郁孤台畔暮烟空,与客登临起大风。
马耳群山归睥睨,虎头全郡览崆峒。
江通闽楚三千里,地跨东南百二雄。
十载楼船纷下濑,兵戈今喜罢虔中。

【注释】

虔州:州治在今广东赣州。

郁孤台:在赣州城北,为古南武当山。

与客登临起大风:与友人登上郁孤台,观赏风起云涌的壮观景色。

马耳:山名,在赣州城东。

虎头:山名,在赣州城南。

崆峒:山名,在赣州城西。

江:指赣江,流经虔州。

闽楚:指福建、广东一带。

百二雄图:言赣州地势险要,如能据守,可保国家强盛。

楼船:古代战船。纷下濑:纷纷驶过河面。这里指军队经过虔州。

兵戈:指战争。今喜罢虔中:现在高兴地结束在虔州的战事。

【赏析】

此诗首写虔州之胜景,次写军情,末写战事结束,表达了平定叛乱后的喜悦心情。诗以“登”字领起,开宗明义。诗人登上郁孤台,放眼望去,只见天边的暮霭渐渐散去,远处群山连绵起伏,仿佛在虎视眈眈地盯着大地。他站在高处,俯瞰着赣江,它像一条巨龙一样奔腾不息;再往上看,那巍峨耸立的群山,似乎都俯首称臣于赣州。诗人用“马耳”和“虎头”来形容群山,意在说明赣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接着诗人转向赣江,它像一条玉带一般环绕着虔州大地,连接着东南各地。这一句描绘了赣州的地理位置,为下文写赣江的重要性作铺垫。

诗人写到自己的心情。过去十年里,赣州一直是战争的前线,如今终于可以结束了。诗人对平定叛乱后的和平局面感到无比喜悦,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信心。整首诗通过描写赣州的自然景观和地理位置,以及表达对平定叛乱后的欣喜之情,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情怀,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