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祸烈兹土,举目无故观。
百里一空城,蓬蒿郁相蟠。
村妪土中出,肘肉伤雕残。
生长不识布,石灰暖我寒。
匍匐向前途,力尽酸肺肝。
苦菜萌已晚,采之不能餐。
撤屋备朝薪,露处难久安。
边境既流离,内地何由完。
宸聪听还卑,讨论穷众端。
减赋息长徭,万方用腾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悯荒二首 其一:
寇祸烈兹土,举目无故观。
百里一空城,蓬蒿郁相蟠。
村妪土中出,肘肉伤雕残。
生长不识布,石灰暖我寒。
匍匐向前途,力尽酸肺肝。
苦菜萌已晚,采之不能餐。
撤屋备朝薪,露处难久安。
边境既流离,内地何由完。
宸聪听还卑,讨论穷众端。
减赋息长徭,万方用腾欢。
注释:
- 寇祸烈兹土:指战乱给国家带来了灾难。
- 举目无故观:形容战乱后,一切都变得陌生,没有可看的景物。
- 百里一空城:形容战乱后的荒凉景象,整个城市一片空旷。
- 蓬蒿郁相蟠:形容战乱后,庄稼被破坏,草木丛生。
- 村妪土中出:形容战乱后,人们生活困苦,连老妇人也出来乞讨。
- 肘肉伤雕残:形容战乱后,人们的生活艰难,只能吃些残羹剩饭。
- 生长不识布:形容战乱后,人们的经济困难,无法购买日常所需。
- 石灰暖我寒:形容战乱后,人们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需要依靠石灰来取暖。
- 匍匐向前途:形容战乱后,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向前进发,艰难前行。
- 力尽酸肺肝:形容战乱后,人们的体力耗尽,痛苦不堪。
- 苦菜萌已晚:形容战乱后,人们的生活艰难,连苦菜都难以种植。
- 采之不能餐:形容战乱后,人们的饮食困难,只能勉强维持生命。
- 撤屋备朝薪:形容战乱后,人们为了取暖,不得不拆除房屋准备柴火。
- 露处难久安:形容战乱后,人们在露天环境中生活,难以长久保持安宁。
- 边境既流离:形容战乱后,国家的边境地区人民流离失所。
- 内地何由完:形容战乱后,国家的内地地区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 宸聪听还卑:形容战乱后,君主的英明已经变得不再明智。
- 讨论穷众端:形容战乱后,人们为了解决困境而纷纷议论纷纷。
- 减赋息长徭:形容战乱后,统治者为了减轻人民负担而减轻税收和徭役。
- 万方用腾欢:形容战乱后,国家在统治者的统治下逐渐恢复了繁荣和欢乐。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战乱后百姓生活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的“苦菜萌已晚”等诗句,表达了战乱后人们的生活艰难、食物匮乏的现实状况。然而,诗中的最后两句“万方用腾欢”,又表达了国家在统治者的统治下逐渐恢复了繁荣和欢乐的景象,与前面的内容形成鲜明对比。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给人以深深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