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时既不再,日月忽已沉。
杳杳竟长夜,悠悠失路人。
临风发三叹,志意悲未伸。
人生能几何,百岁如飙尘。
修名恐不立,踯躅长悲吟。
避世同所愿,结发栖何津。
邂逅寸心违,泣涕沾衣襟。
挥忽以八载,园树空凋荣。

【注释】

乙酉:唐武宗年号(895~896)。

良时:美好的时光。不:同“丕”,大,强。

日月忽已沉:日月忽然昏暗不明。

杳杳:深远的样子。竟:终于。长夜:漫长的夜晚。

悠悠:遥远的样子。失路:迷失道路。

临风:面对风雨。发三叹:感叹三次。志意悲未伸:志向未能实现,悲伤之情未尽。

人生能几何:人的生命能有多久?几何:多少之意。

百岁如飙尘:百年犹如飞扬的尘埃,形容生命短暂。

修名:修养品德,树立名声。恐不立:恐怕不能建立。

踯躅:徘徊不进。长悲吟:长久地悲伤歌唱。

避世:逃避世俗。所愿:心愿。结发:束发,古代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为成人,这里指成家。栖何津:栖息在什么地方的渡口,即归隐之地。

寸心违:一念之差,指与某人有矛盾。邂逅:偶然相遇。寸心违:一念之差,指与某人有矛盾。寸心:一念。违:违背。

泣涕沾衣襟:哭泣得泪水沾湿了衣服的衣襟。

挥忽以八载:经过八年的时间。

园树:树木,借喻自己的抱负。空凋荣:空自繁茂,徒然茂盛而已。凋荣:繁盛。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四年(809)在长安作客时所作。诗人在长安为官十年,却因遭权臣谗害,屡遭贬谪、流放,因此心情极为痛苦。这首诗是他被迫离开长安后所写的诗篇,表现了他内心的愤懑不平之气和对命运的无奈。

首联“良时既不再,日月忽已沉。”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良时不再,指自己被罢免官职的不幸遭遇;日月忽已沉,指自己的前途渺茫。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被罢免官职的愤慨之情。

颔联“杳杳竟长夜,悠悠失路人。”两句,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杳杳竟长夜,指自己在长安十年来一直被贬官外放,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悠悠失路人,指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前途渺茫。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颈联“临风发三叹,志意悲未伸。”两句,诗人进一步抒写自己的悲愤之情。临风发三叹,指在风中叹息;志意悲未伸,指志向未能实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无法实现理想的悲愤和失望之情。

尾联“人生能几何,百岁如飙尘。”两句,诗人进一步抒写自己的感慨。人生能几何,指人的生命能有多久?百岁如飙尘,形容生命短暂,如同飞逝的尘埃一样短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生命短暂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长安十年的经历和内心感受来表达他对于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诗人用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悲愤和无奈的世界。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一种人生哲理——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光,奋发向前,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