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苍波照客颜,危亭天畔更跻攀。
鱼龙欲见空中阁,风雨忽移何处山。
绝壑浮云来掌上,扶桑倒影接人间。
凭陵愁思翻无际,渔父孤帆去独闲。
【注释】
- 日照:阳光照。观海:观赏大海。同吕翰公明府:和吕翰公一起观赏大海。
- 万里苍波:指辽阔的海面。苍波,青色波浪。照客颜:映照在客人脸上。
- 危亭天畔:高耸的亭子在天上边。跻攀:攀登。
- 鱼龙:指海中的鱼类与游动的龙。空中阁:指凌空的楼阁。欲见:想要看见。
- 风雨:指海上的风浪。忽移何处山:突然之间,风浪将山头吹向了哪里?
- 绝壑:深谷。浮云来掌上:云雾飘浮到我手上。
- 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处,东方的太阳。倒影:水中的影子。接人间:与世间相接。
- 凭陵愁思:凭陵,指凭倚,登临;愁思,忧愁的思绪。翻无际:翻腾到没有边际。
- 渔父孤帆:渔夫的孤舟。孤帆,孤单的船帆。去独闲:独自去而轻松悠闲。
【赏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海中景色、风浪变幻等,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所蕴藏的忧愁与孤独之感。
首联“万里苍波照客颜,危亭天畔更跻攀。”开篇便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景象,万里的大海仿佛在日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映射着人们的脸庞。诗人置身于高耸入云的亭子之上,更加靠近天空的边缘,不禁心生攀登之志。
颔联“鱼龙欲见空中阁,风雨忽移何处山。”进一步描绘了海上的奇观,鱼儿和龙似乎都想要飞越那凌空的楼阁,而突如其来的风雨却使得山头在瞬息之间移动到了其他地方。这里的“鱼龙”象征着海中的生物,它们似乎在与人类进行一场无声的交流,而风雨则是自然之力,变幻莫测,给海景增添了无限生机与神秘感。
颈联“绝壑浮云来掌上,扶桑倒影接人间。”继续描绘了海景中的变幻多姿,当云雾缭绕时,它们仿佛漂浮在我的掌心之上;而那扶桑树倒映在水中的影子更是与世隔绝,仿佛与世间的一切都相连接。这里的“绝壑”指的是深邃的山谷,而“扶桑”则是一种传说中的树木,象征着光明与希望。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景观与人类情感巧妙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尾联“凭陵愁思翻无际,渔父孤帆去独闲。”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凭陵的愁思如同翻涌的江水,无法穷尽;而渔父则乘着孤舟悠然自得地离去,显得格外轻松自在。整首诗以海景为引,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内心的忧虑与孤独之感,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