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秋山里,行来径尽迷。
桥欹因碍石,岩断又逢溪。
枯树悬朱果,飞泉挂紫蜺。
寒林延伫久,冉冉暮云低。
【赏析】
《秋山》是一首写景小诗,以“山”为主题,通过对秋天山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首句“寂寂秋山里,行来径尽迷”,“寂寂”,寂静无声;“秋山”即深秋的山,用一“寂”字,点出季节,渲染了山中的寂静氛围。“行来径尽迷”,说明诗人在山中行走了很久,但始终无法找到通往目的地的路,这种迷茫、无助的心情通过这一描述表达出来。
第二句“桥欹因碍石,岩断又逢溪”,描述了一座桥梁因受到阻碍而倾斜,以及一座山峰因断裂而再次遇到溪流的情景。这里用“碍”、“逢”等词描绘出了山中景物的独特性,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山的险峻和美丽。同时,也暗示了山中环境的复杂多变,给诗人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第三句“枯树悬朱果,飞泉挂紫蜺”,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景色。“枯树”指的是枯萎的树木,这里的“朱果”可能是指成熟的水果,也可能是指红色的果实。而“紫蜺”则形容瀑布或彩虹的壮观景象。这些词语都生动地描绘出了山中的自然景观,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第四句“寒林延伫久,冉冉暮云低”,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山中景致的留恋之情。“寒林”指那些被风吹过的树木,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而“延伫”则表示诗人站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去的意思。最后一句“冉冉暮云低”,则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山上,使整个山景显得更加柔和、宁静。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季山中的各种景色,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绘,展现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