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色惊春至,桃源傍晚过。
茫茫垂白日,滚滚见黄河。
野戍回鸿雁,飞尘暗马驼。
当垆多美酝,不醉奈愁何。

《过桃源作》是一首描绘诗人对桃花源生活向往之情的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寻。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柳色惊春至
  • 解释:春天的气息让柳树的颜色显得格外鲜亮,给人一种惊喜的感觉。
  • 赏析:这句诗通过“柳色”这个自然元素,展现了春天的到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同时,“惊春至”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惊喜之情。
  1. 桃源傍晚过
  • 解释:在夕阳的余晖中走过一个叫做“桃源”的地方。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行走在桃源的情景,夕阳的余晖为画面增添了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同时,“傍晚”一词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1. 茫茫垂白日
  • 解释:广阔的田野上,太阳渐渐落下,天色显得有些昏暗。
  • 赏析:这句诗以“茫茫垂白日”来形容田野辽阔的景象,同时“垂”字也传达了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觉,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富有层次感。
  1. 滚滚见黄河
  • 解释:黄河的河水滚滚向前,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
  • 赏析:这句诗通过“滚滚见黄河”这一形象的描写,展现了黄河的壮美景色。同时,“滚滚”一词也传达了黄河水流的动态美,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气势。
  1. 野戍回鸿雁
  • 解释:野地的军营里,大雁归来,飞向天空。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大雁归巢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军营生活的宁静和有序。大雁的归来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循环,给人以生命的启示。
  1. 飞尘暗马驼
  • 解释:飞沙走石之间,可以看到马驼的身影。
  • 赏析:这句诗通过“飞尘暗马驼”这一动态的画面,展现了沙漠中的荒凉景象。同时,“暗”字也传达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让人感受到沙漠的广阔和深邃。
  1. 当垆多美酝
  • 解释:酒馆里,美酒琳琅满目,令人陶醉。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酒馆中的热闹场面,美酒的芬芳让人沉醉其中。同时,“当垆”一词也暗示了诗人曾经或正在饮酒的情景,给人一种怀旧之感。
  1. 不醉奈愁何
  • 解释:尽管美酒诱人,但诗人却无法抑制内心的忧愁。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享受美酒的同时,却无法摆脱心中的烦恼和忧愁。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具戏剧性和感染力。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陶渊明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希望过上一种远离世俗纷争、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这种理想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