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举真名士,驱车赋远游。
文章传洛下,家世在东瓯。
楚颂湘兰暮,乡书海雁秋。
它时秦望月,应对谢公楼。
【解析】
“东嘉”是地名,在浙江绍兴。“陈玠客游见寄”是这首诗的题目,意思是陈玠在外地作客时写给我的信。“仲举”是人名,指谢灵运(381-433)。“文章传洛下,家世在东瓯。”意思是他的文章传到洛阳(这里指建康);他的家族世代居住在东瓯郡(今浙江省温州一带)。“楚颂湘兰暮,乡书海雁秋。”意思是楚地的诗歌歌颂着湘江的兰花,而我的家乡的来信又像秋天的鸿雁一样飞来。“它时秦望月,应对谢公楼。”意思是将来有一天我一定登上秦望山,面对谢公楼吟诗作文。赏析:
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理论家和旅行家。谢灵运曾游历永嘉、会稽等地,写了不少赞美自然美景的山水诗。这首五言绝句,就是他在永嘉(今浙江温州)游历时写给友人的信中写的。
首联两句,先交待了作者与友人陈玠的关系及陈玠当时的处境:“东嘉”、“见寄”。“东嘉”即东晋时的会稽郡,是谢灵运的故乡。“见寄”即书信往来。谢灵运因不满司马氏的专权,被诬以谋反罪,被迫辞官回乡。
颔联两句,从对方身上落笔,赞颂其才华横溢、文名远播。“文章传洛下”指的是文章传到洛阳,也就是传遍了整个建业地区。“洛下”泛指洛阳。“家世在东瓯”,指的是谢灵运的祖先原籍东瓯。“家世”,祖上;“东瓯”是古国名,在今浙江省温州一带。“家世”一词,既表明自己对陈玠的景仰,也表明自己不忘本的情怀。
颈联两句,由对方写到自己,写自己的思乡之情。“楚颂”一句,典出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兰”代指湖南。湘水流域盛产兰花,屈原曾在《湘君》一诗中赋词曰:“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后因称所爱之人为“湘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陈玠在湘水之滨写下了《湘君》这样的诗歌,而我在家乡却收到了陈玠的来信,就像秋天南飞的大雁一样。
尾联两句,由对方的来信想到自己将来要重游故地的愿望。“它时秦望月”是指将来有一日我要攀登秦望山,观赏月亮。“秦望山”在江苏镇江市北郊,相传是秦始皇登山封禅的地方。“谢公楼”则指谢安所居的别墅。谢安在公元373年,曾在秦淮河上游的乌衣巷筑别墅,名为谢墅。后人将乌衣巷改称为乌衣山。谢安在谢墅多次登高宴饮,并写了一些描写山水之美的著名诗篇,如《兰亭集序》《入若耶溪》等。“秦望月”暗喻谢安的别墅,“谢公楼”指的就是谢安别墅的所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将到那时一定登上秦望山,面对谢公楼吟诗作赋。
全诗四句都是对仗工整,用典贴切,情景交融,情韵悠长。前两联主要赞颂对方的才学,后两联主要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和重游故乡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