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相曾亡楚,梁鸿乍入吴。
赁舂来有意,吹笛向何途。
晓树迷长荡,秋风起太湖。
壶浆裁欲掩,流涕下菰蒲。
【注释】伍相:伍子胥。梁鸿:东汉人,字伯绪,隐居不仕。赁舂:以舂米为业。长荡:地名,在今安徽省境内。菰蒲:一种水生植物,这里指太湖一带的芦苇。
【赏析】这是一首怀古伤时之作,诗中抒发的是一种深沉的忧国伤时的情怀。
首联点出“吹笛”,是借吹笛者来写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作者用伍子胥、梁鸿这两位历史上著名的隐士和贤人,来反衬自己的处境。
颔联紧承首联,写诗人自己的处境。他因为穷困而不得不去赁舂,而当他在劳动之余听到别人吹起笛子时,不禁想到:“这笛声究竟要向何处飘荡?”这一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既写出了环境之清幽,又写出了诗人的感慨,可谓一语双关,耐人寻味。
颈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象。“晓树迷长荡,秋风起太湖”,是说湖边的树木在晨曦中显得迷蒙一片,秋风正从太湖吹来。“晓树迷长荡”中的“晓树”二字,既写出了时间是在清晨,又写出了树的颜色是苍翠的,与“晓”字相呼应;“秋风吹起太湖”中的“秋风吹起”四字,既写出了风势之大,又写出了风声之响,给人以雄浑壮阔之感。
尾联写诗人听到笛声后所发出的感慨。“壶浆裁欲掩,流涕下菰蒲”是说,当听到那悲凉的笛声后,他不由得想起当年吴越交战的情景,于是,他拿起壶里盛着的酒,想要把酒倒在脸上遮着脸面,却禁不住泪水滚滚而下,洒落在湖边生长着的菰蒲丛上。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因听笛而生发的感慨,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悲愤。
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忧国伤时之情,以及他对历史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