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雨五湖烟,江南正采莲。
丹楼凭浩荡,碧草望芊眠。
近市要离冢,浮家范蠡船。
可怜漂泊久,愁过酒城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诗句意思并结合注释作答。注意不要错别字、漏字、添字。“舟泊登望”意为:船靠岸登高远望。此句点题,为全篇写景抒情的主旨所在,是诗中第一层;“朝雨五湖烟”,点出诗人所登高之处——五湖之滨。“江南正采莲”,描绘的是江南地区盛产莲藕,人们正在忙于采摘莲藕。这两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繁忙景象。“丹楼凭浩荡”,点明地点。“碧草望芊眠”,描写的是远处翠竹丛生,绿草如茵,在诗人脚下平铺开来。“近市要离冢”,“要离”指春秋时吴国忠臣专诸。据《史记·刺客列传》载,专诸刺王僚于庆忌所居之馆(即今苏州市观前街一带)。“范蠡”,春秋越相,助勾践灭吴后,泛舟五湖而去。这两句描写了江南地区繁华的景象以及古代英雄的事迹。“浮家范蠡船”,点名地点,写出了诗人所乘之船——范蠡所乘之船。“可怜漂泊久”,点明时间。“愁过酒城边”,点明诗人所感。

【答案】

【注释】

①朝雨:早晨下雨,形容雨势不大,但很密。五湖:指太湖。②采莲:泛指游春踏青。③丹楼:朱红色的楼阁。 ④芊眠:茂盛的样子。⑤要离:春秋时吴国忠臣,传说他曾刺杀吴王僚。⑥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泛舟五湖而去。⑦酒城:指杭州。⑧漂泊:流落异乡。

译文:

清晨的雨丝像轻纱一样笼罩着五湖,正值江南人正忙着采莲。

高高的朱红色楼阁倚靠着浩荡的江水,绿草萋萋,郁郁葱葱地长到我脚下。

临近市区,有要离曾经刺杀的坟墓,还有范蠡泛舟五湖的旧船。

可怜我这漂泊在外已经很长时间了,愁思就像酒一样涌向杭州城的东面。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漫游江南时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摹出江南地区的美丽景色和繁荣景象,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朝雨五湖烟”,用一个“烟”字来概括雨丝笼罩下的江南景色,既写出了雨雾迷蒙的特点,又暗示出天气阴冷。紧接着,诗人用“江南正采莲”一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的活动。江南地区盛产莲藕,人们正在忙着采摘莲藕,一派繁忙景象。“江南正采莲”一句,既是实写,又暗寓了诗人当时身处江南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第二句“丹楼凭浩荡,碧草望芊眠”,描写了江南水乡美丽的景色和人们的活动状态。高楼耸立在浩渺的大江之上,而远处的碧草则伸展开去,仿佛覆盖了整个大地一般。诗人站在高楼之上,放眼望去,眼前一片辽阔无垠,让人心旷神怡。“浩荡”一词,形容长江波涛滚滚,气势磅礴。“芊眠”一词,形容绿草茂密,无边无际。这两句描写了江南地区美景如画,人们生活宁静祥和的景象。

第三句“近市要离冢,浮家范蠡船”,点出了诗人所处之地——繁华的都市。在这里,我们要离曾刺杀吴王僚的故事传颂千古;而范蠡则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曾经帮助越王勾践灭掉了强大的吴国,之后便隐姓埋名,泛舟五湖之间。诗人站在高楼之上,放眼望去,只见近处有一座要离的坟墓,远处则有范蠡泛舟的船只在水面上行驶。这两句描写了城市中的古迹和历史人物的轶事传说,展现了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历史的底蕴。

第四句“可怜漂泊久”,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处境,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已经在外漂泊了很久了,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牵挂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人之常情,也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通过这一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也能感受到他对未来归乡的美好期待。

最后一句“愁过酒城边”,点明了诗人的情感基调。这里的“愁”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同时,“愁过酒城边”这一表述,也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渴望与向往,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江南地区美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