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祠临大壑,高阁俯层波。
破壁销图画,残碑罥薜萝。
山深通鸟道,地僻有渔蓑。
却羡投竿者,悠悠意若何。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翻译。首先,必须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在此基础上,对诗句进行逐句的翻译。同时,在诗歌的翻译中要注意关键词语的解释,这是理解诗意的关键所在。最后,对诗歌进行简单的赏析,这是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
本诗首二句“丛祠临大壑,高阁俯层波”,写丛祠面对高山峡谷,高阁俯瞰层层波涛,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颔联“破壁销图画,残碑罥薜萝”,写破壁的壁画已无法看清,残破的石碑被薜萝缠绕,写出了山势的险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颈联“山深通鸟道,地僻有渔蓑”,写山深谷幽之处常有人来打鱼,而偏僻之地却很少有人涉足;尾联“却羡投竿者,悠悠意若何”,写羡慕那些垂钓的人,他们心无旁骛、悠然自得,表达了作者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之情。据此可以得出答案为:
这首诗是杜甫的名篇《登楼》。全诗通过写诗人登上岳阳楼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激愤情绪。诗的前六句,先从远眺写起,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然后由近及远,写登岳阳楼的远景。诗的后六句则由写景转入抒情,写登楼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前六句中,首句写诗人登上岳阳楼所见的远景。“望”字领起全诗。次句写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的洞庭湖水势浩渺。第三句写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的远处群山连绵起伏。第四句写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的江上波涛滚滚。五、六两句写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的岸边树木郁郁葱葱。这些景物描写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使诗人登高望远时所看到的景象显得更加壮阔宏伟。这几句既为下文抒写自己的情感作准备,又为整首诗定下了雄浑豪放的风格基调。
后六句中,首句以议论开头,点明“览物”的目的。接着用两个比喻:“孤光”喻朝廷,“寒色”喻国家。这两个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忧虑。接下来写诗人在楼上看到的景象。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江水滔滔,波涛滚滚,岸上树木苍翠欲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但诗人却感到一种孤独凄凉之感,仿佛只有他一个人在这里独自徘徊。尾联两句写诗人在岳阳楼上看到渔民们正在捕鱼的情景。诗人看到渔民们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乘船捕鱼,不禁想起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心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渔民生活的羡慕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与惆怅。
【答案】
憩丛祠
丛祠临大壑,高阁俯层波。(登楼所见)
破壁销图画,残碑罥薜萝。(登楼所见)
山深通鸟道,地僻有渔蓑。(登楼所见)
悠悠意若何。(登楼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