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平原客,长思邺下才。
拟观沧海去,还向白田来。
酒旆摇红露,衣车蔽绿苔。
秋风归棹近,就汝一登台。
【注释】
平原:汉郡名,治所在平原县(今山东省聊城)。邺城(今河北省临漳西),曹魏都城。刘中柱:刘桢字子山,东汉文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译文】
我不去做平原的客人,长年思念邺下的才华之士。
打算去看沧海,还回到白田来。
酒旗在秋风中摇曳着,车盖遮蔽了绿苔。
秋风近了,我乘着小船返回,到您登台的地方一游。
【赏析】
《赠从弟》(其二),是一首赠别诗。此诗首联写不仕之情,二联以观海归田作结,寄寓对友人的勉励和劝勉。全诗意境开阔,语言自然流畅,富有情韵。
“不作平原客,长思邺下才。”诗人在诗里说:“我不打算做平原府里的客人,却常常怀念邺城的英才。”诗人之所以不仕,是因为他“常怀报国之志”,而“才”不在“仕”。他渴望能有机会为国效力,施展自己抱负,所以不肯做平原太守的客。“作客”、“思才”两相对照,更突出了他“常怀报国之志”的情怀。
“拟观沧海去,还向白田来。”诗人说:我打算到海边去游览,然后回乡耕种。“拟观沧海”,是诗人的远大抱负。他渴望像曹操那样,有一番作为;他羡慕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的壮志豪情。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像曹操一样,为天下苍生谋福利,为国家建功立业。然而,现实却是,他既不能“作客”,又不能“作官”,只能“种地”。这种矛盾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种地”并不是消极的表现。相反,这正是诗人“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表明诗人并不消极,只是时机未到罢了。
第三联“酒旆摇红露,衣车蔽绿苔”。“酒旆”指船上的旗帜。“摇红露”即“摇红旗”,用色彩鲜艳的酒旗来招徕行人。“衣车”指载着农具的车子。“蔽绿苔”是指农具的车盖被青苔覆盖。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酒旗在阳光下晃动着,农具的车盖被青苔覆盖着。这是多么艰苦的生活啊!但正是这样的生活,才更显示出诗人的勤劳朴实。
最后两句“秋风归棹近,就汝一登台。”意思是:秋天快要结束了,我的小舟也要回去了。你登上高台,我就与你相见。“秋”与“登”相呼应,写出了时间的推移、季节的变化。“归棹”,“登台”,都是诗人眼中的物事。诗人用“秋”“登”二字来渲染气氛,使诗歌更加耐人寻味。
此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中间又由景入情,情中有景。诗人以自己的身世遭遇为背景,抒发了自己不愿做闲散无事的隐士,而要像曹操那样的英雄豪杰一样,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怀抱。这首诗写得含蓄委婉,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诗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