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照高檐,秋花带露拈。
官贫门自掩,客至酒频添。
软菜经宵冻,疏衣减夏炎。
故园三径在,何处觅陶潜。
【注释】
秋杪:秋季的末尾。
高檐:高大的屋檐。
潜字:即“潜”字,这里指隐逸。
其一:第一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秋天与同辈人聚集在一起观赏菊花并赋诗时写的。从诗的标题来看,这是一首咏菊诗,但诗人却以陶潜自比,抒发自己隐居生活的孤寂之感。全诗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首联两句写景。“秋日照高檐”,点出时间、地点。“秋花带露拈”,写秋日赏菊的情景。“官贫门自掩”,“官贫”指自己的官位低微,“门自掩”指闭门谢客,不接待外人。这两句写自己因官卑微,所以闭门谢客,不接待外人,也不饮酒作乐。
颔联两句写情。“客至酒频添”,客人来了,主人就不断地斟酒,殷勤招待。“门自掩”与“官贫”相应,说明主人并不爱交际,只是“门自掩”;而“客至酒频添”则说明客人来访是常有的事。这两句既表明自己清贫,又表现对客人的热情款待。
颈联两句写物。“软菜经宵冻”,写蔬菜被冻得变硬了。“疏衣减夏炎”,写穿着薄的衣服,感到夏天的热意减少了。这两句通过写蔬菜和衣服的变化,来表现自己生活的艰辛。
尾联两句抒情。“故园三径在,何处觅陶潜?”“故园三径”指作者的故乡,“三径”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曾经做过几任小官,后来因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便辞官归隐。“故园三径在”是说故乡的田园还在,可是自己却已经不在人世,找不到可以隐居的地方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仕途的无奈和辛酸,同时也流露出对陶潜的羡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