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秋才半,翻怜月倍圆。
光流收潦后,寒入降霜前。
星没南鸿尽,天高朔吹连。
闺人前度拜,只道又经年。

【注释】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

信:实在。

翻怜月倍圆:反觉月光分外皎洁。

收潦:雨后积水排干。

寒入降霜前:寒气侵入,霜冻来临。

南鸿:南方的鸿雁,这里指秋天迁徙的大雁。

天高朔吹连:天空显得格外的高远和辽阔,北方的北风送来阵阵寒意。

度拜:拜谢。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岭南后的第三年中秋之夜,诗中通过描写中秋之夜的景色,表达对朝廷和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优美动人,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首句“不信秋才半”,诗人以“不信”开篇,表示自己对秋天已经过去一半这一说法的怀疑。这既表明了自己此时的心情是轻松愉快,也显示出他对时事的态度是豁达大度的。

次句“翻怜月倍圆”,意思是说,即使不相信秋天只过了半,但看到满月时,反而觉得它分外圆润可爱。这里运用了反衬手法,将月亮与秋天联系起来,通过对比来突出月亮的美丽和团圆的意义。

接下来三、四两句“光流收潦后,寒入降霜前”,描写了月亮在夜晚逐渐升起的过程。月光从云层中洒出,照亮了大地上的积水;而随着气温下降,寒冷的气息也逐渐渗透到地面,使大地进入了霜冻时节。这里的“光流收潦后”和“寒入降霜前”都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自然界的变化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五、六两句“星没南鸿尽,天高朔吹连”,则是进一步描绘了夜空中的景色。星星隐没在南飞的大雁群中,北风吹拂着天空,使得整个天地都显得更加开阔。这两句诗通过对天文现象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两句“闺人前度拜,只道又经年。”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他回想起以前曾在中秋节夜与他们一同赏月的情景,那时他们还会互相拜谢并祝愿彼此平安。然而,如今他却独自一人在岭南度过这个特殊的时刻,只能默默地祈祷他们平安无事。这两句诗通过对往日时光的回忆和对当前处境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和希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