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蜀山人着素冠,青蒲绕屋近河干。
自称晚岁须扶杖,人赠清歌是考槃。
啼鸟春从花里密,烹鱼朝出竹中寒。
间来时向藜床卧,种树新书看尽难。

【注释】

东蜀山人:指隐居在四川成都一带的诗人。

素冠:白色的帽子,这里借指隐者的简朴生活。

青蒲:即菖蒲,一种水生植物。

近河干:靠近河边的地方。

自称晚岁须扶杖:说自己年老时要靠手杖行走。

人赠清歌是考槃:别人赠送的歌谣赞美他隐居的生活。

春从花里密:春天的景色从繁花中传来。

烹鱼朝出竹中寒:清晨去钓鱼,鱼儿被冰封在冰块里。

藜床:用藜草编织的床,一种简陋的卧具。

种树新书看尽难:读了很多关于种植树木和书籍的书籍,但觉得难以理解。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士生活的诗。全诗通过写东蜀山人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士高洁品质的赞赏。

首句“东蜀山人着素冠”,描写了诗人所见的东蜀山人的衣着打扮,朴素无华,体现了他对隐士生活的理解和认同。

次句“青蒲绕屋近河干”,描绘了隐士居住的环境,周围环绕着绿意盎然的青蒲和靠近河边的美丽景色,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

第三句“自称晚岁须扶杖”,反映了东蜀山人在晚年需要依靠手杖行走的情况,体现了他的孤独与无奈。

第四句“人赠清歌是考槃”,描述了他人赠送的美妙歌声来赞美他隐居的生活,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满足和欣赏。

第五至六句“啼鸟春从花里密,烹鱼朝出竹中寒”,分别描绘了春天的生机、清晨捕鱼时的寒冷景象以及煮鱼时散发出的香气,这些细节都生动地展现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两句“间来时向藜床卧,种树新书看尽难”,描绘了诗人偶尔来访时躺在简陋的床上休息的情景,以及阅读关于种植树木和书籍的书籍,却感到难以理解的矛盾心境。

这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通过对东蜀山人隐居生活的细致描写,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隐士高洁品质的赞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