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高眺万山中,勾践曾经此筑宫。
拔地鹫峰何巀嵲,当年乌喙本英雄。
岩垂橘柚侵衣绿,酒泛茱萸映面红。
读罢荒碑归去晚,前溪新月渐朣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重阳日城山晚眺同姚监郡张广文徐徵君作”,要求分析这首诗的内容;然后浏览全诗,把握诗意,注意要通读全诗,边读边做标记,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结合题目所给的注释和关键词句提示来思考答案。

“清秋高眺万山中,勾践曾经此筑宫。”“万山中”指的是周围山峦叠嶂,诗人登上城山,远望四周群山环绕,视野十分开阔。勾践曾在此修筑宫殿,这里借古讽今,暗指自己身处险境之中,但仍然心怀壮志。“拔地鹫峰何巀嵲,当年乌喙本英雄。”鹫峰,即鹰峰,这里指山峰突兀,直插云霄。当年勾践曾在此地筑宫,如今诗人登上此峰,不禁感慨万分。当年勾践以乌喙(乌鸦)自比,如今他已为英雄,反观自己仍为平民百姓,心中无限惆怅。

“岩垂橘柚侵衣绿,酒泛茱萸映面红。”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天山中的风景画,诗人身着绿衣,站在岩石之上,眺望着橘柚挂满枝头的景象。此时正值重阳节,诗人举杯饮酒,喝得脸红彤彤。诗人用色彩鲜明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豪情。

“读罢荒碑归去晚,前溪新月渐朣胧。”诗人读完荒废的碑文后,天色已经晚了。诗人漫步于前溪小桥,看着新月渐渐露出水面,心情也变得宁静起来。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人生境遇。

【答案】

译文:

我独自登临城山,遥望着四周群山环绕。勾践曾在此筑宫,如今我仍在此地徘徊。山峰突兀直刺云端,当年勾践曾自比英雄豪杰。山间树木郁郁葱葱,橘柚树挂满了枝头。我在此地饮酒赏景,脸上映着酒色红晕。读完荒废的碑文后天色已晚,前溪新月缓缓升起。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山水诗。诗中通过描写登城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身处困境却依然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的情感。

首联“清秋高眺万山中,勾践曾经此筑宫”写诗人登上高台远眺,只见层峦叠翠,苍松翠竹掩映其间,诗人的心情顿时豁然开朗。“清秋”既点明时节,又渲染了一种清冷的气氛。“高眺”二字写出了诗人登高所见的景色。“万山中”三字写出了诗人所见之景。“钩践曾经此筑宫”一句化用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勾践被夫差打败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于灭吴雪耻。诗人借此抒发自己虽遭逢逆境却依然能够保持坚定意志的决心。

颔联“拔地鹫峰何巀嵲,当年乌喙本英雄”则进一步描写了诗人登高后的所见所感。“鹫峰”即鹰峰,这里指山峰突兀,直插云霄。“乌喙(乌鸦)”指鸟嘴。这两句意思是当年勾践曾在这里筑宫,如今我也来到此处,仰望这座突兀入云的山峰,心中涌起了一股英雄豪情。

颈联“岩垂橘柚侵衣绿,酒泛茱萸映面红”则具体描述了眼前的景色。诗人身披青衫,站在岩石之上,眼前一片绿色。橘柚树丛中,果实累累,绿叶摇曳。此时正值重阳节,诗人举杯饮酒,喝得满面通红。这两句不仅生动地描绘了眼前的自然景色,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豪迈之情。

尾联“读罢荒碑归去晚,前溪新月渐朣胧”则是诗人内心的独白。诗人读完荒废的碑文后,天色已经晚了。他在前溪小桥上漫步,看着新月渐渐露出水面,心情也变得宁静起来。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困境却依然能够保持坚定意志的决心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