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门杨柳弄春晴,欲别翻怜邸舍情。
春泛白波分盏尽,夜来红烛照窗明。
西郊草映寒袍色,东阁梅传旧句名。
此去澄江若相忆,延陵城下暮潮生。
【注释】
蓟门:古地名,指京城。邸舍:官署。寒袍:冷衣。东阁:即东观。延陵:地名,指江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友人何岱瞻还江阴省亲时所作。首联写蓟门杨柳弄春晴,欲别翻怜邸舍情。颔联写夜来红烛照窗明。颈联写西郊草映寒袍色,东阁梅传旧句名。尾联说此去澄江若相忆,延陵城下暮潮生。
首联写蓟门杨柳弄春晴,欲别翻怜邸舍情。蓟门,泛指京城。杨柳弄春晴,春日阳光明媚,杨柳枝儿在春风中舞动,好像在为春天的来临而欢呼雀跃。这句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春天比作一个欢乐的小姑娘,杨柳则是她的舞伴,写出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次联写春泛白波分盏尽,夜来红烛照窗明。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画卷。春泛白波,指的是春天里的江河水面,波光粼粼,犹如白色的丝带一般,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分盏尽,意味着酒喝得差不多了,也暗示着离别的时刻即将到来。夜来红烛照窗明,这里的红烛指的是点燃的蜡烛,它们发出的暖黄色的光芒照亮了窗户,使得房间内充满了温暖而温馨的氛围。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夜晚的温馨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时刻的感慨与不舍之情。
第三联写西郊草映寒袍色,东阁梅传旧句名。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两种不同的景色。西郊的草儿在寒风中摇曳生姿,它们的绿色在寒气中得到衬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东阁中的梅花则散发出阵阵香气,它们的花瓣在月光下显得更加娇媚动人,仿佛在向人们传递着一种美好的愿望。这两句诗通过对两种不同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尾联说此去澄江若相忆,延陵城下暮潮生。这句诗以设问的形式结束全文,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澄江,指清澈的江河,这里代指江阴。延陵,地名,指江阴。这句诗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如果这次离别之后还有机会再次相见,那么在延陵城的城墙下,我们一定能够看到傍晚时分涌动的潮水,那是我们友情的象征,也是对未来重逢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以送别友人为主题,通过对蓟门杨柳、春泛白波、夜来红烛等景物的描绘,以及西郊草映寒袍、东阁梅传旧句等情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时刻的感慨与不舍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美好生活的赞美与向往。同时,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发了读者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诗歌更具有了深度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