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黄叶满林皋,佛阁层层散白毫。
千里有谁还望远,十年此地再登高。
香台露下翻萸叶,茗碗霜融沃笋膏。
谁道初衣难再着,晚寒犹覆旧絺袍。
【诗句释义】
- 九日:指重阳节。
- 登善果寺后毗卢阁:在寺院后面,登上这座佛阁。 善果寺位于杭州西湖南岸,是著名的古刹。
- 毗卢阁:梵语“毗卢遮那”的省称,意译为“光明遍照”。佛教认为此阁能通达诸法实相,所以又叫“通玄”,或叫“毗卢阁”。
- 示:给……看。
- 同馆诸公:指与自己一起在寺院中居住的人。
- 黄叶满林皋:黄叶覆盖着树林和田野。
- 佛阁层层散白毫:佛阁层层叠起,白色的屋脊上飘洒着白色的飞檐。
- 千里有谁还望远:远处有什么人?有谁还在观望远方呢?
- 十年此地再登高:在这里已经度过了十年的时间,又再次登高远眺。
- 香台露下翻萸叶:在香台上,露水打湿了茱萸叶子。
- 茗碗霜融沃笋膏:茶碗里的茶水像霜一样融化,滋润了竹笋。
- 谁道初衣难再着:谁说初生的衣裳不能穿第二次了呢?
- 晚寒犹覆旧絺(chī)袍:晚秋的寒风仍然覆盖着破旧的布袍。
【译文】
清秋时节,树叶满林,佛阁层层,飞檐如雪。
不知千里之外,还有谁在遥望远方。
在十年之后,我再次来到这里,登高远眺。
香台之上,露水打湿了茱萸叶子;茶碗里的茶水就像霜一样融化,滋润了竹笋。
谁会说初生的衣裳不能穿第二次呢?晚秋的寒风依然覆盖着破旧的布袍。
【赏析】
《九日登善果寺后毗卢阁示同馆诸公》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于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时。这首诗描写了作者重九登高的情景,表现了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
诗的前四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林木萧瑟,寺院巍峨,登高览胜,心旷神怡的画面。后四句写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积极、乐观、旷达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真切,清新流畅,不事雕琢,显示出一种质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