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梯不必问孀娥,夜静犹闻水调歌。
穿槅碎投千片玉,当窗寒泻万重波。
榆含星影抛钱细,桂入秋来落子多。
自是凌云遗构在,不须乌鹊更填河。

《题家司百听月楼诗和益都夫子原韵》赏析

一首古风长歌,千古流传的诗篇

  1. 诗意原文与翻译
  • 诗句原文:“金梯不必问孀娥,夜静犹闻水调歌。穿槅碎投千片玉,当窗寒泻万重波。榆含星影抛钱细,桂入秋来落子多。自是凌云遗构在,不须乌鹊更填河。”
  • 诗句译文:夜晚的月光下,金碧辉煌的阶梯上没有声音,却依然能听到悦耳的水调歌曲。从窗户望出去,可以看到层层叠叠的云彩在月光下闪烁。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开始变黄落下,这是自然规律,无需忧虑。这座楼就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建筑,它本身就是一种不朽的象征,不需要其他的东西来衬托。
  1. 诗人生平与创作背景
  • 毛奇龄(1603年-1640年),字远甫,号松山,浙江萧山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诗人、文学理论家。毛奇龄一生勤奋治学,涉猎广泛,尤精于经史子集,对天文、历法、音律等学科也有所涉猎。他的作品以诗歌为主,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
  1. 诗句解析与鉴赏
  • “金梯不必问孀娥,夜静犹闻水调歌。”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图景。金碧辉煌的阶梯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耀眼,而夜幕中却传来悠扬动听的水调歌曲,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 “穿槅碎投千片玉,当窗寒泻万重波。”这句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月光洒落在建筑上的景象。千片玉般的窗户被穿透,形成了一道道波纹,仿佛月光在水中跳跃,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寒泻万重波”也表达了月光如水般清澈透明,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1. 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
  • 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哲理内涵而著称。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感受到了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 毛奇龄作为明末清初的文学大家,其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他的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历史责任感。
  1. 后世影响与传承
  • 《题家司百听月楼诗和益都夫子原韵》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其影响力逐渐扩大。许多学者和文人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对其进行研究和赏析,推动了该诗歌的传播和发展。
  •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诗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之一。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热爱和追捧。
  1. 现代解读与启示
  • 在现代社会中,这首诗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活的真谛。同时,它也启示我们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毛奇龄的文学成就和创作风格。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还能够激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