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延三景叩昆崙,碣石犹翻北海鲲。
未共马生餐玉液,恰逢羽客在金门。
衔花鸟下青丝仗,合药人归红杏村。
谁讶肩吾还入籍,丹台名姓本长存。

《施鸿胪以禁方见示赋谢》是明代诗人毛奇龄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宏大的自然景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人介绍
    毛奇龄(1603-1645),字仲玉,一字于一,号初晴,又号西河居士,浙江萧山人,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和诗人。其生平经历颇为传奇,曾参与抗清军事,后流亡多年始归,康熙时被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任明史馆纂修官,但不久便告假不出。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文创作上,其中尤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意味。

  2. 诗句原文
    慢延三景叩昆仑,碣石犹翻北海鲲。
    未共马生餐玉液,恰逢羽客在金门。
    衔花鸟下青丝仗,合药人归红杏村。
    谁讶肩吾还入籍,丹台名姓本长存。

  3. 诗意解析

  • 慢延三景叩昆仑:描述诗人面对壮丽的自然景观,感受到一种超自然的震撼。
  • 碣石犹翻北海鲲:象征着永恒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
  • 未共马生餐玉液:暗喻高洁的品质和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
  • 恰逢羽客在金门:表现了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境界的追求。
  • 衔花鸟下青丝仗: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方式。
  • 合药人归红杏村:可能寓意着某种回归自然的愿望或者是对和谐生活的美好祝愿。
  • 谁讶肩吾还入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和自豪。
  • 丹台名姓本长存:意味着诗人的名誉和精神将会永远传承下去。
  1. 赏析扩展
  • 该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绘(如昆仑、碣石、北海鲲等),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精神追求。同时,通过对人物活动的描写(如“羽客在金门”),增添了神秘色彩,使整首诗更加引人入胜。
  • 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运用得当,如“慢延三景”和“未共马生餐玉液”等,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此外,诗中的“嗟”“羡”等字眼,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这种情感表达既真实又深刻。

《施鸿胪以禁方见示赋谢》不仅是一首诗文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