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射猎早归田,门下重歌薤露篇。
曾破黄巾还渤海,何辞青冢象祁连。
文螭自绕新题碣,枥马犹披旧赐鞯。
惆怅过庭蒋诩在,方开三径杜陵边。

诗句释义

1 先生射猎早归田:这句描绘了一位文人在狩猎后返回田庄的情景。”先生”指的是古代的学者或官员,”射猎”则指打猎。”归田”意味着回归田园生活。

  1. 门下重歌薤露篇:这一句暗示了诗人在门下时曾创作过名为“薤露”的作品。这里的“重歌”可能意味着重新演唱这首作品。

  2. 曾破黄巾还渤海:描述了诗人曾经参与平定黄巾起义并回到渤海(今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一带)的历史事件。”黄巾”是东汉末年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由张角领导。

  3. 何辞青冢象祁连: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去的友人蒋诩的怀念之情。”青冢”通常指的是坟墓,而“象祁连”可能是比喻蒋诩的高尚品质像祁连山一样令人景仰。

  4. 文螭自绕新题碣:描述了一块刻有诗文的石碑被一条龙(文螭)环绕的场景。”绕”表示围绕,”新题”可能是指新的诗文或纪念碑。

  5. 枥马犹披旧赐鞯:这一句描绘的是一匹骏马依然穿着旧日皇帝赐予的鞍具,这体现了岁月流逝与荣耀不再的主题。

  6. 惆怅过庭蒋诩在:最后这句表达了诗人因怀念已故之人蒋诩而产生的遗憾和惆怅之情。”过庭”意指庭院,”惆怅”表达了悲伤和失望的情感。

  7. 方开三径杜陵边:这句话可能是说诗人希望在杜甫的墓地旁开辟三条小径,以纪念和怀念杜甫。”三径”常用来指代隐逸的生活,”杜陵”则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墓地。

    译文与赏析

    蒋将军的挽歌
    将军射箭狩猎后早归田园,门下弟子们又唱起薤露篇诗行。
    曾破黄巾贼寇回渤海郡,何须再辞青冢像祁连。
    文螭缠绕着新刻的墓碑石,旧马仍然披挂着皇帝所赐的马鞍。
    惆怅之余想起过庭的蒋诩,正在杜陵之畔开创三径。

注释解析

  • 射猎: 狩猎活动,古代的一种娱乐方式。
  • : 指田地,这里特指农田。
  • 门下: 指官职或学术圈中的学生群体。
  • 薤露: 一种古诗名,此处可能指诗歌作品。
  • 破黄巾: 指平定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的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
  • 渤海郡: 今天的河北省境内,古代的行政区划之一。
  • 青冢: 指墓穴,也泛指坟墓。
  • 文螭: 古代神兽,这里可能指雕刻在石碑上的图案。
  • 旧赐鞯: 旧有的御用的马鞍,形容物品的古老与珍贵。
  • 惆怅: 心情不悦,感到悲伤。
  • 蒋诩: 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此处可能指的是某位历史人物。
  • 杜陵: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墓地。
  • 三径: 出自《论语·雍也》,“吾党之直士,二三子,何其多也?”孔子曰:”一径竹中通,一径梅下通,一径草中通,吾谓之’三径’。”后来用为隐居之地的代名词,这里指在杜陵之畔开辟的小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蒋将军生平事迹的回忆和对其去世的哀悼,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逝者的深情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象征,如”黄巾”、”青冢”、”文螭”等,增加了诗歌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同时,诗人通过对旧物和新事的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无奈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的挽歌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