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上对门居,绝胜河汾一旧庐。
入洛已经逢季雅,仕秦何必羡由余。
寻还高士回通德,记得思君在执徐。
咫尺西陵风雨近,莫愁论学少三馀。
【注释】
过江:经过长江。王甫白:指钱塘名士王逢,字子寿,唐玄宗时为中书令,与杜甫交厚。后旋有诗寄怀,即作此诗答之。依原韵,即用王诗的原韵和声。河汾:晋人王夷甫居宅在河阳、汾阴之间,后人称为“河汾”。一旧庐,指王夷甫故居。
洛阳:古都城名。季雅:指唐代诗人李嘉祐。由余:指汉代的张骞。仕秦何必羡由余,是说在秦朝做官有什么必要羡慕张骞呢?
通德:指宋代名臣范仲淹。回通德,意谓回到杭州任通判(知州)。执徐:指唐代宰相姚崇,字南宗。思君在执徐,是说思念你像姚南宗在执政府任职一样。
西陵:地名,在今湖北黄冈西北。风雨近,是说风雨即将来临。莫愁论学少三馀,是说你不要担心谈论学问时间不够。
【赏析】
这是一首酬赠诗,写于天宝五年(746),当时杜甫正在长安应举落第,正滞留在长安。友人王逢来游,他写下这首诗相赠。全诗以议论为主,间以叙事、抒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谊以及对自己前途的忧虑之情。
起首二句,写王逢到访的情景和自己的心情。“过江”两句,意思是说钱塘江上,有一座居所和河阳县、汾阴县一带的旧宅相比,更胜一筹。这两句既写出了钱塘江上景色的优美,也写出了自己的得意心情;同时,也为下面抒发自己仕途失意的感慨作了铺垫。“入洛”两句,意思是说自己到了洛阳之后,已经遇到李嘉佑这样的贤才,而自己又何必羡慕张骞这样远行万里的壮士呢?这里,杜甫以史喻己,表明了自己在洛阳的得意心情。“寻还”两句,意思是说自己回到杭州后,又结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范仲淹,并时时怀念着这位朋友。“咫尺”两句,意思是说西陵的风云变化很快,自己要抓紧时间学习,不要让光阴白白地流逝。这两句既是对友人的一种勉励,也是对自己一种鞭策。“莫愁”两句,意思是说不要担心谈论学问的时间太少而感到忧虑。这两句既表现出杜甫对友人的关心,也流露出自己对于功名的渴望。
最后两句,是诗人在临别时写给友人的。“西陵”一句,是点明自己将要离开杭州的地点。“风雨近”,是说西陵的风雨即将来临;“莫愁”两句则是诗人送给王逢的临别赠言。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你不要因为担忧谈论学问的时间太少而感到忧虑。这其实是诗人对友人的一种宽慰。
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却把王逢、自己、范仲淹三人联系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于三位友人深厚的友情;同时也表现了杜甫自己对于自己的仕途失意的深切感受,以及自己对于功名的渴望。全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