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从此罢楼船,东墅时闻载管弦。
客至泛湖当雨后,使来授简及春前。
历长不记移花日,税薄刚逢刈麦天。
谁信太平元老贵,竟同野稚饷炊烟。
注释:
南天从此罢楼船,东墅时闻载管弦。
客人来泛湖在雨后,使者来书简在我春前。
历长不记移花日,税薄刚逢刈麦天。
谁信太平元老贵,竟同野稚饷炊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归田后的感怀之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和平岁月的珍惜之情。
首句“南天从此罢楼船”,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生活的向往。南天,指的是南方的天空,在这里象征着战争的结束,楼船,指战船,这里比喻战争的威胁。因此,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从现在开始,我们不需要再为战争而担忧了,我们可以享受和平的生活。
第二句“东墅时闻载管弦”,描绘了诗人回到田园后的生活景象。东墅,指的是位于东部的庄园,管弦,指乐器演奏。这里暗示了诗人在田园中的快乐生活,他可以尽情地欣赏音乐,享受生活的美好。
第三句“客至泛湖当雨后,使来授简及春前”,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田园中的日常生活。客人来访,是在雨后,使者来书,是在春天之前。这里的“雨后”和“春前”都是时间的提示,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四句“历长不记移花日,税薄刚逢刈麦天”,是对诗人过去经历的回顾。这里提到了“移花日”和“刈麦天”,分别指的是种植花卉的日子和收割麦子的季节。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不同,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一句“谁信太平元老贵,竟同野稚饷炊烟”,是对诗人身份的肯定和对和平年代的赞美。这里的“元老”,指的是曾经担任过重要职务的老人;“野稚”,指的是乡村的孩子;“饷炊烟”,指的是孩子们在野外做饭的场景。诗人通过描绘这些场景,表达了他对和平年代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归田后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和平岁月的珍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