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绣犀鞶照锦茵,屏藩高启浙河滨。
关中转运推萧相,洛下军需藉寇恂。
满道官花方向日,盘根仙李正乘春。
宾门渐觉薇垣近,几度思君意倍亲。
【解析】
此诗是一首赠答体,首联写李方伯的威武;次联写他的功劳;第三联赞扬他的贤良;末联表达对他的敬慕之情。全诗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对仗精当。
【答案】
鹤绣犀鞶照锦茵,屏藩高启浙河滨。关中转运推萧相,洛下军需藉寇恂。满道官花方向日,盘根仙李正乘春。宾门渐觉薇垣近,几度思君意倍亲。
译文:
你的威武如鹤在绣着羽毛的犀牛皮上行走,你的威严如屏风般高高耸立在浙河边。你在关中掌管财政,功绩卓著,你像萧何一样为朝廷分忧。你在洛阳负责军事,军需供应充足,你像寇恂一样为朝廷效力。你的道路两旁官花开放,阳光明媚,你像春天里一棵仙树,枝干盘曲而茂盛。你的门庭渐渐显得靠近皇宫了,我多次想到你,思念之情倍增。
注释:①“鹤”和“犀”,指李方伯身上的装饰品。②“屏藩”,指李方伯守卫的边防重地。③“萧相”,指汉初名臣萧何,曾为高祖刘邦制定法律政策。④“寇恂”,东汉开国功臣,曾任征西将车,因军功显赫而封侯。⑤“薇垣”,指宫廷内的小门。⑥“几度”,多次。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体诗。诗人通过描绘李方伯的形象和事迹,表达对他深深的敬仰之情。前四句写他的威武、功绩、贤能。“鹤”“犀”,指李方伯身上的装饰品。这两句以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李方伯的威风凛凛和仪表堂堂,突出了他在朝野上下的威望。“屏藩高启浙河滨”,“屏藩”指李方伯守卫的边疆。这一句描写李方伯守卫的边防重地,突出了他的英勇善战,保卫国家的责任感。后四句写他的为人和政绩。“关中转运推萧相”,“关中”指唐朝首都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这一句说,他掌管关中的财政工作,功绩卓著。“洛下军需藉寇恂”,洛下指洛阳,寇恂曾为光武帝刘秀效力。这一句说,他负责洛阳的军事工作,军需充足。“满道官花方向日”,“满道”形容官道上的花非常多,这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官道上百花盛开,阳光明媚,衬托出李方伯的政绩辉煌。“盘根仙李正乘春”,“盘根”指树木根深蒂固,这一句比喻李方伯的人品坚贞不屈、深得百姓爱戴。“薇垣”,指宫廷内的小门。“几度思君意倍亲”,“薇垣”代指南宋都城临安。这一句写自己多次想到他,思念之情倍增,表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此诗首联写李方伯的威武、功绩、贤能。“屏藩高启浙河滨”一句,以喻人的手法,突出其守卫的边防重地,显示了其英勇善战的气概,也体现了他忠诚于朝廷、保卫国家的责任意识。颔联进一步赞颂他的功绩:“关中转运推萧相,洛下军需藉寇恂。”这里,诗人以汉代名臣萧何和寇恂自比,既赞美李方伯的才能与业绩,又表达了自己的敬仰之情。颈联“满道官花方向日”,“薇垣”代指南宋都城临安,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百官簇拥、阳光明媚的景象,同时烘托出李方伯的政绩辉煌。尾联“几度思君意倍亲”,“思君意”表达了诗人对李方伯的深厚感情,“倍亲”则表明了这种感情已超越了一般的友谊关系。整首诗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对仗工整,充分体现了唐诗的韵味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