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乡本是大夫才,欲赴长阳作宰来。
官牒下迎吴会远,县门高向蜀江开。
亭留白鹤云常护,峡过黄牛水自回。
此去荆门争战息,江关何处有烽台。
注释:
送周长阳之任:送别周长阳,让他去上任。
都乡本是大夫才:都乡这个地方原本是大官的才能之地。
欲赴长阳作宰来:想要前往长阳担任县令。
官牒下迎吴会远:官府已经下发公文,迎接你从遥远的吴地前来。
县门高向蜀江开:县城的门楼高耸,面向蜀江敞开。
亭留白鹤云常护:亭子留着白鹤,云雾常年守护着。
峡过黄牛水自回:峡谷经过黄牛山,水流自然回流。
此去荆门争战息:此次离去,荆州的战事就会平息了。
江关何处有烽台:长江关口哪里还有烽火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周长阳要去上任了,他的朋友在送行时写下了这首送别诗。全诗以送别为题,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期望。
首联“都乡本是大夫才,欲赴长阳作宰来。”写诗人对都乡这个人才辈出的地方的赞美之情。这里的“大夫”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高级官员。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他对都乡这个人才辈出的地方的赞美,也暗示了他将要前往的长阳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
颔联“官牒下迎吴会远,县门高向蜀江开。”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将要前往的目的地。这里的“官牒”是指官方的任命文件,而“吴会远”则是指远离吴地的地方。诗人用“县门高向蜀江开”来形容他的新职位,意味着他的新职位将会面向广阔的蜀江,寓意着他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颈联“亭留白鹤云常护,峡过黄牛水自回。”则是诗人对都乡这个美景的描绘,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都乡这个人才辈出的地方的赞美之情。这里,“白鹤云常护”形容都乡的风光秀美,“峡过黄牛水自回”则形象地描绘了都乡的地理特点。
尾联“此去荆门争战息,江关何处有烽台。”则是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之语。这里,“荆门争战息”意味着友人离开后,荆门地区的战争将会停止,这是一个美好的祝愿;“江关何处有烽台”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希望友人能够在新的岗位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这首诗通过对都乡这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即将前往的长阳以及都乡的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祝福。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才情和情怀,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