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雷封始拜除,衣县锦带佩铜鱼。
久传潘岳能为赋,岂有高柴不读书。
露濯茧丝堪作缦,秋来乌鹊解迎车。
颍川自昔多循吏,揽辔三河思有馀。
以下是对《饯钮明府赴项城》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 诗句释义:
- 百里雷封始拜除:百里之内的雷声开始响起,是新官上任的象征。
- 衣县锦带佩铜鱼:穿着绣有县名的锦袍,佩戴象征权力的铜鱼。
- 久传潘岳能为赋:潘岳(潘安)是古代著名的美男子,此处指才华横溢之人。
- 岂有高柴不读书:高柴是古代的一个贤者,此处表示即使是高柴这样的人物也不会放弃读书学习。
- 露濯茧丝堪作缦:露水洗过的蚕丝可以用来制作丝绸,比喻才能得到施展的机会。
- 秋来乌鹊解迎车:秋天到来时,乌鹊会飞到车前欢迎主人。
- 颍川自昔多循吏:颖川自古以来就有善于治理的官员。
- 揽辔三河思有馀:握着缰绳驾驭马儿,思考着如何更好地治理国家。
译文:百里之内的雷声开始响起,意味着新官上任。新官身着绣有县名的锦袍,佩戴象征权力的铜鱼。他才华横溢,久传其能为赋,意即人们一直认为他能够写出优美的文章。然而,高柴这样的贤者也绝不会放弃读书学习,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露水洗净了蚕丝,可以用来制作美丽的丝绸,暗示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秋天到来时,乌鹊会飞到车前欢迎主人,寓意着对新官的热烈欢迎和期待。颖川自古以来就有善于治理的官员,这里的“三河”指的是颍川附近的黄河、渭河和淮河。最后一句“揽辔三河思有馀”表达了诗人对新官治理国家的深深期望。
赏析: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明朝时期官场的热闹场面和新官上任时的喜庆氛围。通过对潘岳、高柴、乌鹊等历史典故的引用,诗人表达了对新官才华的认可和对其治理能力的期望。整首诗充满了对新官的美好祝愿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