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行边析守圭,青孤山险杂羌氐。
鱼凫尽处遮三峡,马援前时过五溪。
部远不辞穿赤甲,官廉常禁采朱提。
使星未许长留蜀,幢盖还朝望岂迷。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然后明确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在此基础上结合诗歌中具体的诗句来分析,最后写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刺史行边析守圭”句:刺史在边境分守疆土,青孤山险杂处羌氐之间。析州,地名,治所在今四川省雅江县。刺史,古代官职名。这里指地方长官。
“鱼凫尽处遮三峡”句:鱼凫(yúfú)水道尽头之处,遮断长江三峡天险。鱼凫,传说中的古国名。
“部远不辞穿赤甲”句:部属偏远,不惜穿赤甲,官清常禁采朱提(zhuī)。赤甲,红色甲衣。朱提,古称“朱提郡”,在今四川省攀枝花市。
“使星未许长留蜀”句:使星不能长久留驻蜀地,幢盖还朝望岂迷。使星,星名。《春秋运斗枢》:“岁星舍于房、心,是为天府。”《汉书·地理志》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滇王,乘象国也。其俗土著,耕田种稻,有邑聚。”“蜀”是成都府的别称。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改益州为剑南节度使治所,剑南节度使兼管剑南西川节度等事,即后来的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等使、剑南东川节度使,简称“剑南”。
译文:刺史在边境分守疆土,青孤山险杂处羌氐之间。鱼凫水道尽头之处,遮断长江三峡天险。部属偏远,不惜穿赤甲,官清常禁采朱提。使星不能长久留驻蜀地,幢盖还朝望岂迷。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用典抒发送何使君之情怀,表达了作者对他出守牂柯的深情厚意,并对他的政绩寄予了厚望。
首联先写何使君将要离开成都,去治理边疆。“刺史行边析守圭”,意思是刺史在边境分守疆土,青孤山险杂处羌氐之间。刺史,古代官职名。这里指地方长官。析州,地名,治所在今四川省雅江县。刺史,古代官职名。这里指地方长官。青孤山,山名。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北,主峰海拔2086米,是邛崃山脉的最高峰。
颔联“鱼凫尽处遮三峡”,“鱼凫”是传说中古国名,据说这个古国的人都是些水鸟之类,人面无发,身生羽毛。他们居住在四川东部的岷江流域一带。“鱼凫尽处”指鱼凫国已不复存在。“遮三峡”,意思是鱼凫国的遗址已经不存在了,只能看到长江三峡的壮观景色。“三峡”是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从鱼凫国灭亡之后,人们只能看到三峡的美丽景色,而无法再找到曾经存在的鱼凫国的遗址。
颈联“部远不辞穿赤甲”,意思是由于部属偏远,所以即使需要穿赤甲这样的战袍也要毫不犹豫地接受。“赤甲”,红色甲衣。“马援前时过五溪”,意思是马援以前曾经经过五溪。五溪是沅水支流潇、洋两水汇合处以下,至辰水汇入武水的一段河流,因沅水中的五条小溪而得名。这里指五溪关。五溪关在今贵州省印江县东南与湖南省新晃县接界处。马援(约公元前14年—约公元49年),字文渊(一作文山),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初年名将。曾率军平定交趾,击乌浒蛮,征伐西羌有功。后任伏波将军,平定南越,封马氏侯。
尾联“使星未许长留蜀”,意思是使臣之星不能长久留在蜀地。“幢盖还朝”,意思是使臣乘坐的车驾就要回到京城了。“望岂迷”意思是希望不会迷失方向。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用典抒发送何使君之情怀,表达了作者对他出守牂柯的深情厚意,并对他的政绩寄予了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