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扰扰久劳神,幸遇昙摩且自亲。
布袋岂遗三世佛,祗园常坐二千人。
观心石上应多日,行脚年来不记春。
遮莫禅门文字少,嗟君诗句本无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原诗,理解诗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对诗句的理解进行赏析,答题时注意先指出手法或效果,然后结合诗句说明为什么达到这种效果,最后点明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1)
“长途扰扰久劳神”的意思是:长途漫漫,心烦意乱已很久,劳累心神。“扰扰”是形容路途的漫长。
译文:长途漫漫,心烦意乱已很久,劳神伤身。
(2)
“幸遇昙摩且自亲”的意思是:幸亏遇到昙摩大师,我得以亲近他。“幸遇”是说有幸。昙摩大师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弟子。惠能大师圆寂后,其门下的弟子们各奔东西,而昙摩大师一直追随惠能大师左右,不离不弃。惠能大师圆寂以后,他的弟子们又都离散了。唯有昙摩大师依然坚守在惠能大师的身边。后来,昙摩大师又跟随六祖慧能大师的弟子五祖弘忍大师修行,最终成为南宗六祖之一。此句中的“且自”,是说暂且。“亲”是接近的意思。
译文:幸好得到昙摩大师的亲近。
(3)
“布袋岂遗三世佛”的意思是:布袋和尚不会遗漏任何一位佛陀。“布袋”,是指布袋和尚,又称“七佛”。布袋和尚原名道明禅师,俗姓周,法名德明,江西新喻人。传说他出家前曾做过装米袋的小贩,后来因见人贪恋红尘而不能悟道,于是便改做和尚。他一生游历四方,说法传禅,行住坐卧皆念佛号,因此人们称他为“布袋和尚”。布袋和尚的语录中常出现“佛”、“众生”、“菩萨”、“阿弥陀佛”等词语,这些词语都是佛教用语。“布袋和尚”就是以“念佛”为主,“念佛”就是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大乘佛教中最为重要的菩萨。据说,只要念诵佛号就能往生极乐世界。
译文:布袋和尚不会遗漏任何一位佛陀。
(4)
“祗园常坐二千人”的意思是:祗园寺里经常有两千人坐着听讲经说法。祗园寺,又称祇树给孤独园,是印度古代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今印尼爪哇岛。公元5世纪中叶兴起于秣罗国(即现在的爪哇)。公元7世纪时被印度戒日王征服,并加以扩建。公元8世纪时成为佛教中心。公元9世纪时,由戒贤法师所建立的祗园寺成为佛教徒朝拜的中心。
译文:祗园寺里经常有两千人坐着听讲经说法。
(5)
“观心石上应多日”的意思是:坐在石上的修行者应该多花一些时间来观察自己的内心。“观心”,“观”,是观察的意思。“心”,是指修行者的内心。
译文:坐在石上的修行者应该多花一些时间来观察自己的内心。
(6)
“行脚年来不记春”的意思是:多年来行走于各地,却不记得春天。“行脚”,是指外出参访、游行。“脚”,是走路的意思。这里指参访各地。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好的季节,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然而,对于常年在外参访的行人来说,他们却往往忽略了春天的到来。他们只顾着奔波忙碌地参访各地,而忘记了享受春天的美好。
译文:多年来行走于各地,却忘了春天。
(7)
“遮莫禅门文字少”的意思是:即使禅门文字很少也没关系。这里的“遮莫”是“即使”“哪怕”的意思。“禅门”,是指佛教禅宗的门庭,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流派。
译文:即使禅门文字很少也没关系。
(8)
“嗟君诗句本无尘”的意思是:你那些优美的诗句本来就像尘世间的花朵一样纯洁美好。“嗟”,是感叹的意思。“诗句”,是指诗歌的句子。“无尘”,是指没有污秽的东西,比喻纯净美好。
译文:你那些优美的诗句本来就像尘世间的花朵一样纯洁美好。
【答案】
示例:
长途扰扰久劳神,幸遇昙摩且自亲。
布袋岂遗三世佛,祗园常坐二千人。
观心石上应多日,行脚年来不记春。
遮莫禅门文字少,嗟君诗句本无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