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光明照大千,生同刹利梵宫前。
踏来江草当飞锡,落尽天花似雨钱。
六甲乍看回玉历,双趺犹自捧金莲。
那知迦叶相传后,重见昭王廿四年。

四月初八古云和尚六十岁生日

大智光明照大千,生同刹利梵宫前。

在四月的第八天,即农历初八,我们见证了一位高僧——古云和尚迎来他的六十岁诞辰。此情此景,正如《偈颂六十首·四月初八佛生日》所描绘的那般,“大智光明照大千”,古云和尚以其大智慧之光照亮了世间万物;“生同刹利梵宫前”,他生于佛教圣地,与刹帝利等高僧共处同一殿堂之旁,其人生与修行之地均显得庄严而神圣。

踏来江草当飞锡,落尽天花似雨钱。

在春末夏初之际,这位古云和尚踏上了前往寺庙的路途,他的脚步轻快如飞,就如同那轻盈的锡杖,随着步伐在青翠的草地上留下痕迹。与此同时,天空中飘落的花瓣如同雨点般纷纷扬扬,宛如天花一般绚烂而美丽。这些自然的元素,不仅点缀了和尚的旅途,也映衬出了他那宁静致远、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六甲乍看回玉历,双趺犹自捧金莲。

古云和尚在这特别的日子里,似乎重新感受到了时间的轮回:从婴儿到少年、青年、壮年直至老年,每一个阶段都如同一幅精美的画面,在他的记忆中缓缓展开。他双手合十,宛如在捧着一朵盛开的莲花,象征着他对佛法和众生的深深慈悲与爱护。

那知迦叶相传后,重见昭王廿四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云和尚的事迹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跨越千年仍闪烁着光芒。他继承了迦叶尊者的衣钵,传承了佛陀的智慧;而在现代,他又如同昭王一般,用他的经历和教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存在,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着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交汇点。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古云和尚在其六十岁的生日这一天的心境与生活场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古云和尚的一生浓缩于短短的诗句之中,既展现了他的智慧与慈悲,也表达了对这位高僧深深的敬仰之情。整首诗既有对古云和尚生平事迹的回顾,又有对他精神境界的赞美,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