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策群才集体仁,共称圣主得贤臣。
殿前已幸瞻天日,腕下其如有鬼神。
对就强颜随谷永,诗成脱手逊王筠。
试思左臂书空者,可是东堂折桂人。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并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
“御试”是科举考试,“杨吏部”是杨敬之的官职,“时予方病臂未愈”是说诗人当时生病,手臂还没有痊愈。
译文:
皇上的策问,是对众人才学的集体要求,大家都称颂皇上得到了贤臣。
皇帝面前已幸得瞻仰太阳天日,手腕上仿佛有鬼神的力量。
我勉强地应和了谷永的对策,诗写得很好,却不如王筠写得好。
想想那些左臂能写文章的人,是不是就是当年得到东堂折桂(指中状元)的人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科举考试的诗。诗的前四句,作者首先交待自己参加御试时的情况。说自己因病未能赴试,但皇帝的策问,却是对众人才学的集体要求,大家都称颂皇上得到了贤臣。这两句写出了自己虽因故不能赴试,但皇帝的策问却能得到众人的认可,也表明自己的才能并未被埋没。
中间四句,作者抒发了参加科举考试时的苦闷心情。说自己在皇帝面前已幸得瞻仰太阳天日,手腕上仿佛有鬼神的力量。意思是说自己虽然未能参加科举考试,但是皇帝的策问对自己来说并不重要,因为皇上的策问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这里用“已幸得瞻仰太阳天日”“仿佛有鬼神的力量”,表现出作者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愤懑。
后两句,作者抒发了自己的无奈与苦闷之情。说自己勉强地应和了谷永的对策,诗写得很好,却不如王筠写得好。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努力应试,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最后二句,作者抒发了感慨之情,想当初那些左臂能写文章的人,是不是就是当年得到东堂折桂(指中状元)的人呀!意思是说,现在自己虽然努力应试,但是却无法获得状元及第,而那些能够应试的人却可以一举成名。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科举考试的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