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初开白鳢舟,主恩师谊总难酬。
登朝谁似韩忠彦,故里难寻马少游。
文以漫成尝受侮,宦当拙退最为优。
独怜卫尉方还洛,早有青娥泣堕楼。
诗句,即诗词中的句子。在古代文学中,诗词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它通过简洁而富有节奏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思想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诗词不仅仅是语言的艺术表达,更是情感与思想的深刻体现。
诗句赏析
- 《奉别梁司马夫子敬和所赠原韵》全文
- 原文节选:只合南山咏敝庐,十年空复侍宸居。难忘柳下重开锻,但立蕉林为受书。铩羽每惭东观鹤,归心如趁北溟鱼。春风一路吹行棹,尚有樯云转覆予。
- 诗句解析: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对比和衬托,表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南山咏敝庐”象征着诗人对过去的简朴生活的怀念,”重开锻”暗示了柳下的种种经历和教训。”铩羽每惭东观鹤”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施展才能的感慨,”归心如趁北溟鱼”则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由和远大理想的情怀。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憧憬。
- 关键词分析:本诗中“敝庐”、“柳下”等词汇,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历史沉淀,反映了诗人对家乡和过去时光的深深眷恋。
- 译文与译文赏析
- 译文一:绿水初开白鳢舟,尊师恩情总难酬。登朝谁似韩忠彦,故里难寻马少游。文以漫成常自嘲,宦当拙退更优游。独怜卫尉方还洛,早有青娥泣堕楼。
- 译文二:登高望远见群山,旧事重提泪满颜。柳暗花明又一村,故人难得再相见。文章虽好却无补,宦海沉浮真无奈。独留卫尉在此地,青娥红颜已逝去。
- 译文赏析:此诗以景起,描绘了诗人登高所见之美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人将个人的经历与社会现实相联系,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人事变化的感慨。
- 诗句与人物关系
- 毛奇龄生平简介:毛奇龄,字大可,号西河先生,是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的著名文人。他博学多才,尤以音韵学和诗词创作著称。曾参加过抗清运动,后隐居山林,潜心于学问研究。
- 诗句出处与背景:这首诗出自《奉和益都夫子读孙司马韵书原韵》,是毛奇龄应友人之请所作的一首和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所用的典故,都与毛奇龄的生平有关。例如,诗中提到的“南山”、“柳下”等,都是他晚年隐居时经常提及的地方。此外,诗中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可见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 诗歌鉴赏
- 艺术特色:此诗采用了传统的律诗格式,每两句为一句,共八句,结构工整。语言简练而富有内涵,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变迁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最后两句“青蛾红颜已逝去”,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哀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情感表达:全诗贯穿着一种淡淡的怀旧和深深的忧思。诗人通过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这种情感的流露,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点,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奉别梁司马夫子敬和所赠原韵》及其相关诗句的详细解读,可以看到毛奇龄如何巧妙地将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复杂的情感。这不仅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展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独特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