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白马有谁传,灵迹初开东晋年。
万仞远看浮叠翠,一峰高竟入重玄。
坐环绝壑疑无地,行到深林别有天。
望断法华台畔路,三花宝树尽生烟。
诗句释义:
- “西来白马有谁传”:这句话指的是佛教中的“白马禅”。据说,佛祖释迦牟尼曾在印度的白马寺讲经,而马被认为是佛教的象征之一。这里的“西来”可能是指从西方传入,“白马”则可能指代佛教。
- “灵迹初开东晋年”:灵迹指的是佛陀或菩萨留下的遗迹或征兆,这里指的是佛陀在公元317年左右到达中国,并开始传播佛教。东晋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大约从317年到420年,与佛陀在中国的传播时期相对应。
- “万仞远看浮叠翠,一峰高竟入重玄”:这句话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远处的山峰如同漂浮的绿色波浪,而一座山峰直插云霄,仿佛深入到了神秘的重玄之中。
- “坐环绝壑疑无地,行到深林别有天”: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坐在山间绝壁之上,仿佛置身于一个没有地面的世界,当走到森林深处时,又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完全不同的世界。
- “望断法华台畔路,三花宝树尽生烟”: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寺庙的景象,当诗人站在法华台下眺望远方时,可以看到三朵花盛开的宝树,但它们似乎都在烟雾中变得模糊不清。
译文:
西来的白马无人能传,东晋年间佛迹初显。
万丈高山远望如波涛,高峰直入云雾深处。
坐在绝壁之上仿佛无地,走进森林别有一番天地。
遥望法华台畔道路断,三花宝树皆成烟雾。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佛教遗迹和自然景观的诗。诗人通过对佛教遗迹的描述,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和向往。同时,诗歌中也融入了对大自然美景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很好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