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松涧底漫相撑,画得飞龙未点晴。
但向嵓前观翠积,寻来石上有苔生。
春云度处苍鳞湿,朝雨回时偃盖明。
台畔有人长说法,空林镇作海涛声。

【注释】:

①天衣古迹:指乾元寺的天衣古迹。

②疏松涧底漫相撑:疏松的涧底相互支撑着。

③画得飞龙未点晴:画出来的飞龙还没有点睛。

④嵓前观翠积:在山前观看青翠的积聚物。

⑤寻来石上有苔生:寻找到石头上有苔藓生长。

⑥苍鳞湿:苍青色的鳞片湿润了。

⑦朝雨回时偃盖明:早晨下雨回来时,树叶和草覆盖在地面上变明亮了。

⑧台畔有人长说法:在寺庙旁边有人长时间地宣讲佛法。

⑨空林镇作海涛声:空旷的树林总是发出像大海一样的涛声。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古之作,诗人通过描写乾元寺天衣古迹,表达了对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首联“疏松涧底漫相撑,画得飞龙未点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疏松的涧底相互支撑着,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而画中的飞龙虽然未被点睛,但仍显得栩栩如生,充满了动感。这两句诗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又表达了作者对古代绘画艺术的喜爱。

颔联“但向嵓前观翠积,寻来石上有苔生。”则进一步展现了乾元寺天衣古迹的神秘与神奇。诗人站在嵓山之前,仔细观察着山前的青翠积聚物,发现了石头上生长出的苔藓。这不仅增添了山的色彩,还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颈联“春云度处苍鳞湿,朝雨回时偃盖明。”则将自然景色描绘得更加生动。春云飘过之处,苍青色的鳞片湿润了;晨曦降临,雨水回归时,树叶和草覆盖在地面上变得明亮起来。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向往。

尾联“台畔有人长说法,空林镇作海涛声。”则展现了乾元寺天衣古迹的独特魅力。台畔有人长时地讲述佛法,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指引;而空林之中,常常回荡着如同海涛般的涛声,令人心旷神怡。这两句诗既赞美了佛法的力量,也表达了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乾元寺天衣古迹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与佛法文化的热爱与崇敬之情。《奉和乾庵和尚天衣古迹十咏原韵 其三》不仅是一首咏古之作,更是一部充满诗意的自然风光与佛法文化的交响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