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天香云外飘,高峰斜傍碧天遥。
渡溪时逐云间鹤,伐木长逢山下樵。
瑶涧桂枝垂白露,珠坛明月挂青霄。
如来金粟当年影,只在西嵓古寺腰。
注释:
何处天香云外飘,高峰斜傍碧天遥。
在何处可以闻到天外的香气?那就是高峰斜倚着碧蓝的天空。
渡溪时逐云间鹤,伐木长逢山下樵。
我渡过溪水时,常常能看见云间的白鹤;砍柴时,常能听到山脚下的樵夫的歌声。
瑶涧桂枝垂白露,珠坛明月挂青霄。
瑶涧中的桂花枝头挂着晶莹的露珠,珠坛上的明月高悬在蔚蓝的夜空中。
如来金粟当年影,只在西嵓古寺腰。
当年佛祖的金色光芒就像金子一样闪耀,它只在西边的古寺周围徘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对自然景物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首联“何处天香云外飘,高峰斜傍碧天遥。”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远处的高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峻峭、挺拔。接着他又描述了自己在高峰下的所见所闻。他看到了云中的白鹤、山脚下的樵夫,听到了他们的歌声和砍伐树木的声音。这些细节都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颔联“渡溪时逐云间鹤,伐木长逢山下樵。 ”进一步描绘了他在山间行走的情景。他经常能看见云间飞翔的白鹤,也能听到山下樵夫的歌声。这种描写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和动态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颈联“瑶涧桂枝垂白露,珠坛明月挂青霄。”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峰上的景象。在瑶涧中,桂花树枝头挂着晶莹的露珠,如同珍珠般璀璨;在珠坛上,明亮的月亮悬挂在高空,宛如一颗明珠。这种描绘既富有诗意又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仙境。
尾联“如来金粟当年影,只在西嵓古寺腰。”这是诗人的感慨和寄托。他感叹岁月变迁,当年的佛祖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然而,他的影像却依然留在西山古寺的屋檐下,成为永恒的回忆。这种感慨和寄托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冀和展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往事的回忆,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得诗歌充满了艺术魅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