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炤银书榜,沙衔石阙词。
高邮州上路,争认露觔祠。
诗句:日炤银书榜,沙衔石阙词。
译文:太阳照耀着银色的碑文,沙粒衔着石头的词句。
注释:银书榜,指碑文上刻着的文字如同银色般熠熠生辉。沙衔石阙词,形容沙粒像牙齿一般啃咬着石制的阙词。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碑文和沙粒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以及对古人智慧的赞美。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日炤银书榜,沙衔石阙词。
高邮州上路,争认露觔祠。
诗句:日炤银书榜,沙衔石阙词。
译文:太阳照耀着银色的碑文,沙粒衔着石头的词句。
注释:银书榜,指碑文上刻着的文字如同银色般熠熠生辉。沙衔石阙词,形容沙粒像牙齿一般啃咬着石制的阙词。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碑文和沙粒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以及对古人智慧的赞美。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湖上吟 其一 西子湖畔荡桨声,陆公祠下当垆情。 非卢家少妇胜,也胜青溪小姑清。 注释: - 西子湖头:西子湖畔。 - 荡桨:划船。 - 陆公祠:陆逊的祠堂。 - 当垆:古代酒店中服务客人的女佣。 - 卢家:指卢充的家族,东汉末年人物。 - 青溪小姑:形容年轻女子,青溪为地名。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西湖边游览的情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湖上吟 其二 雨后山桃舒萼,风前堤柳垂条。 正月看将二月,一桥行过三桥。 此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春日湖面上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欣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注释:在梁父城边的马路边,送别友人。袁公浦口扬帆远行,我为你送行十里,五里,我们一同上到长亭,短亭。 赏析:此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首句写景,描绘出了一幅梁父城边走马、袁公浦口扬舲的画面,充满了离别的悲凉氛围。第二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最后两句以“同上”二字为点睛之笔,既写出了送别时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
【注释】 离丘:指山间小丘,泛指山丘。蔓草:长满野草。生花:开花。南近:靠近南方。若耶:水名,在今浙江绍兴。吴宫:春秋时吴国的宫殿。东家:指美人的家乡,也指美人。浣纱:洗衣服。宛转轻车:形容美人的车马缓缓而行。阳:明媚。中道:半途中。蹉跎:耽误了时间。前溪:指前面不远处的溪流。朱荷:荷花。凋:凋谢。奈何:无奈。为之:为谁。若何:如何。 【赏析】 本诗写一个女子因久居异乡而思念故乡、思念故人的情景
注释: 绕屋数竿修竹,临流几树梅花。 客程无限幽思,僧舍依然旧家。 柏碗暗浮绿醑,莲灯深罩红纱。 且留今夕欢宴,安问明朝岁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联“绕屋数竿修竹,临流几树梅花”,以竹与梅为主题,勾勒出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诗人选取了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物,竹和梅,作为画面的主体
【注释】 甘州遍 其四:这是一首边塞诗。 秋风起:秋风刮起来了。 展转事长征:辗转奔波,在长征路上。 出边城:离开边疆的城池。 弯弧鹊角:弯曲的弓身象鸟的尾巴。 佩刀犀首:佩戴着犀牛角制成的宝剑。 趫趫斥突:勇敢地冲锋陷阵。 愿擒生:愿擒获敌人。 收敕勒:收缴了俘虏。 卷镵(chán)枪:收起兵器。 夜凉频击刁斗:夜里寒气袭人,频频敲击更夫的铜壶。 空碛答遥声:寂静空旷的沙原上回荡着远处的声音。
【诗句释义】: 1. 岭外梅花未寄,江南柳色将舒。——诗人思念故园,期盼春天早日到来,而此时正值寒冬腊月,梅花还未寄出,江南的柳树也尚未抽出新芽,显得有些冷清。 2. 故园春信难到,客里残年又除。——诗人在异乡度过了新的一年,感到孤独和落寞,因为无法收到家乡的春节祝福。 3. 钟磬幽寻僧腊,辛椒俨傍斋居。——诗人在寺庙中度过新年,听到钟磬的声音,感受到岁月的变迁。 4. 怜君念我意气
诗句释义 1 破阵乐词(Pòzhènyuècí):一种古代音乐,用来庆祝战争胜利。 2. 汉兵西出萧关(Hànbīnxīchūxiāoguān):汉兵指汉朝的军队,西出萧关是形容军队从西边的萧关出发。 3. 十里旌旗蔽山(Shílǐjīngqiúbìshān):形容军容盛大,旌旗飘扬,遮蔽了山上的树木。 4. 列阵如云既破(Lièzhènyúrúyúnbù):形容军队排成战斗队形
注释:横着的山峦穿过华严寺,溪水北岸是佛寺,南岸也是。前山后山都有人家。远看千村都是红色的树。走过一片片丹霞。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横山过华严寺时所见到的景色。首句写景,“溪北溪南佛寺”,点出佛寺的位置;接着写“山前山后人家”,写出了村落的布局,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第三句写“望去千村红树,行来一片丹霞”,描绘了作者所看到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1. 诗句原文及注释: 甘州遍,羌笛又将残。 - “甘州遍”是一首词牌名,这里指的是以毛文锡《甘州遍·春光好》为正体的作品。 - “羌笛”,指羌族的笛子,常用来表达边关的哀愁与思乡之情。 - “残”,表示乐器已破损,暗示着边疆的荒凉与战事的频繁。 2. 译文及赏析: 听声寒,黄花碎叶,雕戈铁马,茫茫飞雪满燕山。 - 通过“羌笛”和“残”的描述
注释与赏析: 露筋祠 其一行露多蔓滋,委身贵能早。 修黛扬绿烟,罗裙裹青草。 翻译:行露多蔓滋,委身贵能早。 修黛扬绿烟,罗裙裹青草。 释义与赏析:《露筋祠》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写了露筋祠的景象和人们在这里的活动。 首句“行露多蔓滋”描绘了露筋祠周围环境的特点。行露是指田间的野露,多指春日里田野间生长的草类植物。这句诗通过描述露筋祠周围的自然环境,为下文的描写做了铺垫。
注释:在晚年的鸡塘路上,秋风里摇曳着鸭嘴船。江南女子刚刚唱起了曲调,双泪滴落在枕函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晚年老人在鸡塘路上听吴地歌曲的情景。他看到了秋风中摇曳的鸭嘴船,听到了江南女子的歌声。他的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感慨。他想到了自己的一生,曾经经历过许多事情,现在却只能在这个年纪上听着吴歌。他的眼中充满了泪水,因为他知道这是一首充满悲伤的歌曲。这首诗通过描绘老人的生活情景
【注释】 落月:指残月。寒林鸟:冷清的树林中鸣叫的鸟儿。明星:指星星。野浦鸡:在野外江边啼叫的公鸡。榜歌:船夫摇橹时唱的歌。遥倡和:远方传来歌声,应和着唱。春思:思念春天的感情。隔江迷:隔着江水,看不清楚。 【赏析】 此诗为诗人晚年所作,写景抒情并举,意境清幽而含蓄。开头两句写景,“鸟”是候鸟,“鸡”是留鸟,分别写出了不同地域的季节特征。“落月”句,从时间上说,写的是暮春时节;从空间上说
注释: 1. 上滕王阁:登上滕王阁。滕王:指唐代文学家王勃。王勃曾写《滕王阁序》一文,文中称滕王阁为“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2. 避地寻江表:躲避战乱,到江南地区寻找安定的生活。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3. 看山到豫章:游览名山大川,到豫章(今江西南昌)游玩。豫章:古地名,指今天的江西省一带。 4. 何王登此阁:指历史上的哪位名人登上了滕王阁。何王:指何人。 5. 千载在南昌
【赏析】 《重登滕王阁》是一首七律,作于诗人任江宁(今南京)时。诗的首联写春城霁雨后,柳色新绿,风光明媚,一派南国水乡景色;颔联写凭栏骋望,但见江南烟水,依旧如此,而自己却已不是当年那个赋诗的诗人了;颈联则由眼前景物引起对人事沧桑的感慨:岁月匆匆,转眼又是一年,而人何以堪?尾联则宕开一笔,以“犹”字领起,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年华难留的无限感慨。此诗意境开阔,笔力苍劲
注释 - 白洋河道:指的是中国浙江省的一条主要河流。 - 灯火春宵尽:在春天夜晚,灯光逐渐熄灭,表示夜已深。 - 秋千上巳过:清明节时,人们会在户外放风筝,称为“秋千”。这里的“上巳”指清明节。 - 马头残照里:马头山位于浙江台州境内,山上有著名的观景台,夕阳照射下景色优美。 - 又渡白洋河:白洋河是浙江与福建之间的一条重要河流,渡过河流意味着返回或继续前行。 译文 白洋河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