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水方流漫,黄流怒未平。
张巡空冢侧,截截半竿城。
【注释】
归德:即宋州(今河南商丘县东南),是汴水北岸的一个重要城邑。女墙:城墙上的矮垛,为古代城防设施之一。埏(shān):土块,这里指泥土。樊(fán):篱笆。同行者:诗人的同伴。赋诗:作诗。其二:第二首。汴水:古运河名,流经宋、亳二州。方:正,正在。黄流:指汴水。未平:尚未平定。张巡:唐代名将,曾驻守睢阳(今安徽宿县南),坚守睢阳达一月之久,被俘后绝食而死。空冢:指张巡被虏后所葬之处。截截:形容半竿城(指睢阳)残垣断壁的样子。
【赏析】
公元757年(至德二年),安禄山叛军攻破睢阳,张巡与许远死守孤城的睢阳,以身殉国。诗人经过此城时,怀念起张巡来,遂赋此诗,其内容是:在汴河中游的宋州,城垣坍塌,泥土堆积如土丘;张巡的墓侧,也遭破坏,只留下半截的土堆,令人痛心。
这首诗前两句是描写宋州城破后的景象。“汴水方流漫”是说汴水流得正急,淹没了堤岸,把城池淹塌下来。“黄流怒未平”是指汴河水势凶猛,汹涌澎湃,冲毁了城池,使城垣倒塌。“张巡空冢侧,截截半竿城”两句是说,张巡的坟墓已被毁,只剩下半截土柱,这使人感到痛心。这两句写景十分生动,用“方流漫”、“怒未平”等动词,表现河水奔腾之势。用“空冢”、“截截半竿城”等词语,写出了战火摧毁了一切的景象。
全诗语言简练,形象鲜明,有较强的概括性,对战争造成的灾难作了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使人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