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标八尺挂长帏,雨后斜翻松顶晖。
山半沙门持钵下,碧天片片落僧衣。
【释义】:
碧山庵,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寺庙。这首诗描绘了碧山庵内的景象。
团标八尺挂长帏(长帏:长幔或帷幔):在寺庙中挂上一幅画有“一团”的八尺长的幔。“一团”指的是和尚,因为和尚们修行时不剃发,所以用布包裹的头发叫一团。
雨后斜翻松顶晖(晖:日光)。松树的枝干因雨水而变得湿润,阳光透过树叶照在树干上,形成一片片的光斑。这里用“斜翻”来形容光斑的形状,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
山半沙门持钵下(沙门:出家人,这里指和尚),意思是说和尚正在下山的时候。和尚拿着钵盂(装食物或水的容器)走在山路上。
碧天片片落僧衣(碧天:形容天空的颜色,像翡翠一样美丽。片片:形容云彩飘动的样子。落:落下,飘洒在……上。僧衣:和尚的衣服。这里的云彩像是从天空中飘下来落在和尚的衣服上。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寺庙内的自然景色和僧人的生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雨后的松树、山间的风景、和尚的身影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诗句中的“团标八尺挂长帏”、“雨后斜翻松顶晖”、“山半沙门持钵下”等词语都充满了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这首诗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诗中的“团标八尺挂长帏”一句,可以理解为寺庙里的一幅画。这幅画可能是寺庙的标志性建筑或者佛像,用“一团”来形容和尚的头发,可能是因为和尚们在修行时不剃发,因此头发被包裹起来,就像是一团一样。其次,诗中的“雨后斜翻松顶晖”一句,可以想象为雨后阳光穿过树叶,形成一片片的光斑,落在山间的松树上。最后,诗中的“山半沙门持钵下”一句,描绘了和尚下山的情景,他手持钵盂走在山路上,显得非常宁静、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