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池万顷接天开,曾作红楼大辨才。
却自昙摩归泛后,禁林不见此僧来。

本诗是清代诗人毛奇龄的《东华门遇瞿庵和尚感赠》中的第一首诗。下面将详细展开解析:

  1. 逐句释义
  • 蓬池万顷接天开:蓬池(指池塘)宽广无边,水面辽阔,仿佛与天空相接。
  • 曾作红楼大辨才:曾经在文学上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如红楼梦般的才华。
  • 却自昙摩归汎后:昙摩(即昙曜法师),这里指瞿庵和尚,从梵文翻译而来。
  • 禁林不见此僧来:在皇宫禁苑中也未曾见到这位僧人出现。
  1. 译文
  • 池塘广阔无边,水面如同天空相接,曾是文坛上的才子。
  • 自从昙曜法师回到寺庙后,皇宫禁苑也未曾见到这位僧人出现。
  1. 赏析
  • 意境宏大:这首诗通过对蓬池、红楼等象征性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豪迈情怀。
  • 寓意深刻:通过“曾作红楼大辨才”这样的表述,暗示了诗人自己曾在文学领域有着杰出的表现和成就,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 含蓄委婉:整首诗的语言虽然简洁明了,但却充满了诗意和韵味,使人读来回味无穷。特别是“却自昙摩归汎后,禁林不见此僧来”,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又暗含了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这种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思想深度。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作者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过往岁月的无限怀念。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清代文人生活的窗口,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精神面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