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小尼龄,莲花贮雀瓶。
衣裁桑眼绿,眉扫佛头青。
礼忏蹲还立,迎人进复停。
供盂盛苎绩,斋板断荤腥。
身长撩幡带,声清憎阁铃。
问家心忆姓,无字口传经。
荒涧迷春草,闲房闭曙星。
六时山磬响,愁转化王庭。

【注释】

黄庵:寺院。小尼师:年轻的女尼。十四:年龄。莲花贮雀瓶:用莲花装点的小瓶子,供放鲜花或插孔雀翎。桑眼绿:指蚕茧的青绿色。眉扫佛头青:指妇女的眉毛像佛头那样青黑。礼忏蹲还立:行礼时站立与蹲下交替进行。迎人进复停:迎接客人进来又停下。供盂盛苎绩:供品是苎麻制成的线。斋板:僧人斋戒用的木板。断荤腥:戒杀生,不食用肉类食品。身长撩幡带:身穿僧衣,头戴幡巾。身长:指身高。撩幡带:指僧衣飘动的样子。憎阁铃:和尚诵经时常敲击的木鱼。问家心忆姓:想念家乡时思念姓氏。无字口传经:佛教经典没有文字记载,靠口口相传。王庭:帝王居住的宫殿,这里指朝廷(皇帝)。

【赏析】

这首七律,描写了一位年轻女尼的生活情景。诗中的“黄庵”,是作者对寺院的代称。这位女尼年方十六,长得清秀美丽,穿着一身僧衣,头戴僧帽,在寺内过着虔诚修行的生活。她每天清晨起来,先到井边提水,然后又烧香拜佛,然后开始一天的生活。这首诗就是从她起床、梳妆、念经、打坐、礼拜、吃饭、睡觉等日常生活入手,细腻地刻画了她生活的片段。

首联写她年纪尚小,但已经长得十分漂亮。“莲花贮雀瓶”,形容女尼梳妆打扮十分讲究。颈联写她在寺庙中生活十分虔诚。“礼忏蹲还立”说明她每日早课时都要跪拜;“迎人进复停”则表现了她待人接物时的恭顺态度。颔联写她的品行。“供盂盛苎绩,斋板断荤腥”,说明她每日都做着许多事,如洗衣服、纺线等等。“供盂”即饭钵,用以盛放饭菜;“斋板”即禅堂的板子,用于打坐念经。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斋戒期间,她不吃荤腥,不吃肉食。这正反映了女尼严守清规戒律的特点。颈联写她的容貌。“身长撩幡带,声清憎阁铃”,意思是说她身材修长,如同飘扬的幡带,而且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寺院里的木鱼。

尾联写她的生活情趣。“问家心忆姓,无字口传经”,意思是说,虽然她没有学过佛法,但却能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表达佛法的内涵。而这一切正是通过她虔诚的念经打坐来实现的。

这首诗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女尼们虔诚修行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