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三月柳阴成。
才透斜阳几点明。
枝上黄鹂身不露,好风忽送两三声。

《姑苏杨柳枝词十首 其七》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池塘边的景色,通过对柳树、黄鹂和风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翻译,并对每一句进行注释和赏析:

  • 诗句原文
    池塘三月柳阴成。
    才透斜阳几点明。
    枝上黄鹂身不露,好风忽送两三声。

  • 译文及注释
    池塘在三月份已经长满了柳荫。
    刚刚从斜阳中透出的几点光亮显得格外明亮。
    枝头黄鹂没有露出身形,好风忽然送来了两三声鸣叫。

  • 赏析

  1. 景物描写:诗人通过“池塘三月柳阴成”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春日里池塘边柳树茂密的景象。这里的“柳阴成”不仅描述了柳树的生长状态,也暗示了季节的特点,即春天。
  2. 光影效果:接下来的“才透斜阳几点明”则进一步表现了阳光穿透柳叶后在水面上形成的光影,这种光影的变化给画面增添了动态美和深度感,使得整个景象更加鲜活。
  3. 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在“枝上黄鹂身不露”中,诗人巧妙地将黄鹂置于柳树的枝叶之间,使其仿佛融入了自然之中,难以捕捉其真实身影,这种手法增强了黄鹂与环境的融合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和谐之美的赞赏。
  4. 声音的引入:“好风忽送两三声”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所在,黄鹂的鸣叫声被突如其来的好风吹动,传向远方,这既是对前文景物描写的收束,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悠远和宁静的氛围。

这首诗不仅是对春日美景的赞颂,更是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深刻表达。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自然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