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麈谈玄殊自畅,卓锥无地岂全贫。
昙关再启知逾晋,桃树初栽为避秦。
但使下方能假憩,谁言至德定无邻。
注释:
过云门谒俍亭和尚同姜京兆蒋平阶张杉二十二韵
掷麈谈玄殊自畅,卓锥无地岂全贫。
昙关再启知逾晋,桃树初栽为避秦。
但使下方能假憩,谁言至德定无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拜访俍亭和尚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理解和信仰。
首句“掷麈谈玄殊自畅”,意为诗人与俍亭和尚坐禅谈玄,彼此畅所欲言。“掷麈”是佛家用语,表示超脱尘世烦恼。“谈玄”则是谈论佛教道理。这里的“殊自畅”表示诗人与俍亭的交流非常顺畅,没有阻碍。诗人用“掷麈谈玄”来形容这种交流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的理解,也表达了他对佛学的尊重。
第二句“卓锥无地岂全贫”,意为如果只是简单地打坐念经,那么他的生活就太贫困了。这里的“卓锥”是一种修行方式,表示专注于一件事。“无地”则表示生活贫困,无法安身立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单纯追求宗教修行而忽视生活的不满。
第三句“昙关再启知逾晋”,意为昙关再次开放,意味着佛法的传播已经超越了晋朝。这里的“昙关”指的是佛教寺院,是禅宗的发源地之一。“再启”表示再次开放,“知逾晋”表示超过了晋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传播的期待和信心。
第四句“桃树初栽为避秦”,意为当初种下桃树是为了躲避秦国的战争。这里的“桃树初栽”指的是佛教中的涅槃思想,即通过修行达到涅槃的境界,不再受生死轮回的束缚。“为避秦”则表示为了躲避战乱。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信仰,认为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达到涅槃的境界,从而摆脱战争的困扰。
最后一句“但使下方能假憩,谁言至德定无邻”,意为只要能让下面的人得到休息,谁说真正的道德就没有邻居呢?这里的“下方”指的是普通民众,“假憩”表示暂时的休息。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传播的期望,认为只要让普通民众了解并接受佛法,那么佛法就能传播开来,实现其价值和意义。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道德的追求,认为真正的道德是没有边界的,能够影响到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