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山色如环连,尧峰一角尤搀天。
山中松石秀而野,山下李梅幽更妍。
数家墟落近相接,后通曲港前平田。
出檐高支卖酒望,绕岸竞尾罱泥船。
老夫卜筑山之麓,不置厦屋惟卑椽。
穿渠稍决旁舍溜,种竹但引西家鞭。
朝来解后风日美,山红涧碧供攀缘。
啸声直排烟雾起,快步欲斗猿猱先。
偶遭邻父泥小饮,亦访社衲谈盲禅。
幅巾行縢绝可喜,路行不识疑为仙。
人生忽忽如寄耳,底要不朽垂千年。
不如乞此把茅地,陶村郑谷师前贤。

【赏析】

这是一篇写景小诗,诗人自胡巷入焦龛(今安徽歙县),在西山山脚的一个小村落卜筑定居。此诗描绘了山村风光及隐居生活的惬意,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思想。全诗以记叙和描写为主,间以议论,语言平易自然,清新可诵。

首联“自胡巷入焦龛”,交代了自己从胡巷到焦龛的来由。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据《南史·檀道济传》载:“道济少贫贱,尝自结草为庵而居。”又云:“道济常独游东府山,见有茅屋,因自栖止。邻里闻之,莫不骇惧,乃指之曰:‘此非常人也。’”这里借用了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颔联“西山山色如环连,尧峰一角尤搀天。山中松石秀而野,山下李梅幽且妍”。诗人登山远望,只见群山环绕,环抱之中,尧峰耸立于中央,显得特别高峻。他看到山中有青翠欲滴的苍松和奇形怪状的巨石,又有那深谷幽涧旁盛开的梅花,景色十分秀丽。这四句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颈联“数家墟落近相接,后通曲港前平田。出檐高支卖酒望,绕岸竞尾罱泥船。”诗人来到村中,只见几户人家紧靠在一起,炊烟袅袅,炊烟缭绕,使人感到一种亲切感。村中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河水清澈碧蓝,两岸绿柳垂杨,映衬着岸边的渔船,一派田园牧歌的意境。这些细节描写,使山村生活充满了诗意。

尾联“出檐高支卖酒望,绕岸竞尾罱泥船。老夫卜筑山之麓,不置厦屋惟卑椽。穿渠稍决旁舍溜,种竹但引西家鞭。朝来解后风日美,山红涧碧供攀缘。啸声直排烟雾起,快步欲斗猿猱先。偶遭邻父泥小饮,亦访社衲谈盲禅。幅巾行縢绝可喜,路行不识疑为仙。人生忽忽如寄耳,底要不朽垂千年。”诗人在山上找到了一个可以栖息的地方,便开始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他在山脚下搭起一间小屋,没有像其他富豪那样建造高大的房屋,只做了一些低矮的木桩。他开凿了一条水渠,引水浇灌周围的菜园;他还种植了竹子,把竹子的枝条伸向邻居的房前屋后。春天来临,山花烂漫,涧水清澈,诗人尽情地攀援山崖,欣赏美景。有时还听到远处传来猿猴的啸叫声,让人忍不住想去追赶它。有时遇到邻居饮酒作乐,也会去参加他们的聚会。在这里,他结识了许多和尚朋友,谈论佛教禅宗思想。诗人穿着幅巾,头戴行滕,过着清苦的生活也感到十分高兴。诗人感叹人生短暂如同寄居一般,何必追求名留千史呢?不如像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过上清贫自在、自由安逸的生活。

这首小诗通过诗人隐居山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地描绘了山村的宁静和诗人的闲适生活,抒发了他淡泊名利、安于清贫的情怀。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