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有亭最爽垲,倚槛如坐春风中。
况当三月艳阳发,夸条蔓枝匝地红。
綷䌨不用金错剪,□韘岂与凡葩同。
始知大匠贵自得,巧者不若拙者工。
有时薄醉坐花下,门纱旒裂逊马融。
岂徒纷纷隔阶觑,宛若女乐填厢栊。
裛衣发藻光愈灿,摇砌擢秀神所钟。
宁题丹棘作野客,不使翠羽称殊翁。
论化羞比漆园蝶,吐饭偶集蒲卢蜂。
情闲有触便生兴,道大于物何不容。
长安花少客无赖,莳场艺圃真难逢。
但留阶戺一顾盻,煌扈安辨澹与秾。
子房门下多荐达,当时尚有东园公。
奉和叶掌院夫子亭下杂花原韵
先生有亭最爽垲,倚槛如坐春风中。 况当三月艳阳发,夸条蔓枝匝地红。 綷䌨不用金错剪,韘岂与凡葩同。 始知大匠贵自得,巧者不若拙者工。 有时薄醉坐花下,门纱旒裂逊马融。 岂徒纷纷隔阶觑,宛若女乐填厢栊。 裛衣发藻光愈灿,摇砌擢秀神所钟。 宁题丹棘作野客,不使翠羽称殊翁。 论化羞比漆园蝶,吐饭偶集蒲卢蜂。 情闲有触便生兴,道大于物何不容。 长安花少客无赖,莳场艺圃真难逢。但留阶戺一顾盻,煌扈安辨澹与秾。 子房门下多荐达,当时尚有东园公。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毛奇龄在奉和叶掌院夫子亭下杂花原韵的作品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诗中描绘了春天里亭子的景色,以及作者与友人一起赏花、饮酒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的第一句“先生有亭最爽垲,倚槛如坐春风中。”描述了先生(叶掌院)所拥有的那栋亭子位于地势最高的位置,周围环境清新宜人,宛如置身于春风之中。这句诗通过对亭子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的描绘,为读者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阅读氛围。接着,诗人又以“况当三月艳阳发,夸条蔓枝匝地红。”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里亭子的繁花似锦,色彩斑斓的景象。这里,诗人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比喻,将春天的美丽景色呈现在读者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诗人转向对亭子主人(叶掌院)的描写。“綷䌨不用金错剪,𩙪岂与凡葩同。”两句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亭子主人独特品味的欣赏。这里的“綷䌨”指的是一种质地坚韧、色泽鲜艳的植物,而“𩙪”则是另一种花卉。诗人通过对比这两种花卉的特点,强调了亭子主人的审美独特性和品位高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诗人通过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春天里亭子的自然美景,也体现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希望自己能够像亭子的主人一样,拥有一颗独特的心和高远的眼光,不被世俗所束缚,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美好。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对自然美的欣赏上,也体现在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反思上。
诗的最后一句“论化羞比漆园蝶,吐饭偶集蒲卢蜂。”更是深化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追求。这里的“漆园蝶”和“蒲卢蜂”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诗人通过将自己的生活态度与这两类生物相比,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不同理解。他认为,真正的生活应该是一种超越物质享受和外在表象的精神追求。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体验,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之道。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的作品。它通过对春天里亭子景色的描绘和对亭子主人的赞美,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生活态度。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的追求,也能从中汲取到一些关于如何面对生活、如何寻找真正属于自己人生道路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