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任督责,李相乃其伦。
身族既湛灭,祸亦延嬴秦。
骊山土未干,百二俱荆榛。
空然坑诸儒,首难在编民。
始知长国家,所䝿德与仁。
祖龙盖前车,覆辙宁当循。
商君任督责,李相乃其伦。
身族既湛灭,祸亦延嬴秦。
骊山土未干,百二俱荆榛。
空然坑诸儒,首难在编民。
始知长国家,所䝿德与仁。
祖龙盖前车,覆辙宁当循。
【注释】
- 商君:即商鞅,战国时期秦国的变法者,因推行严苛的法律和军事改革而著称。
- 李相:指的是李斯,秦朝的重要政治家,曾协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因谋权篡位被处死。
- 身族:自身及其家族。
- 湛灭:消失、灭绝。
- 嬴秦:即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 骊山:秦始皇陵所在地,位于今陕西省临潼区。
- 百二:指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
- 荆榛:形容荒凉、杂草丛生的景象。
- 坑诸儒:指秦始皇对学者进行残酷的迫害。
- 首难:首先发难或率先反抗。
- 䝿德与仁:追求道德和仁慈。
- 祖龙:指秦始皇,因其名字含有“龙”字而得名。
- 前车:比喻先前的失败或失误。
【赏析】
此诗通过对比商鞅和李斯的行为及其后果,反映了历史变革中的得失和教训。商君虽推动了秦国的强大,但李斯的野心和手段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诗中表达了对统治者应有德行和仁慈的呼唤,同时警示统治者不应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