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建午之一月,朝廷下诏求俊良。
荜门蓬𨏮有佳士,不惜中外交推扬。
大臣御史中执法,争捧徵书覆黄牒。
江东节度文教优,璧马干旌日三接。
慇勤但问章句儒,兼咨著作通群书。
上铺圣德下华国,束帛误投穷巷居。
蚊䖟翕翅傍椳櫑,只羡鸿飞度遥海。
礐石难将白璧求,驽骀不用黄金买。
使君奖士多过情,品题一过增声名。
滕公按剑知韩信,文举封章荐祢衡。
轺车旁午诣县舍,再拜徬徨谢车下。
主父无钱那入关,王良多病难随驾。
结发受书通一经,妄思载酒窥书城。
手雠三豕久不定,胸贮五龟全未能。
弱岁出门觅衣食,老大还为道傍客。
吹篪半世罕见闻,解铗三弹有谁识。
方今圣主真好文,东观学士如云屯。
朱鹭作歌奏司马,白麟有对来终军。
以兹荒谬厕其后,毋乃强合莸与薰。

奉谢分巡许元功使君夫子荐举抒意

康熙建午之一月,朝廷下诏求俊良。

这句诗描述了康熙帝建午年(1673年)的一月,朝廷颁布诏书,征求杰出的人才。

荜门蓬𨏮有佳士,不惜中外交推扬。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出众之士的欣赏和推崇,即使他们的出身平凡或来自不同的地方,也毫不吝啬地给予推荐和提拔。

大臣御史中执法,争捧徵书覆黄牒。
这句话描绘了朝廷官员们为了选拔贤才而争相提交推荐信的情景,他们如同执法人员一样认真负责,对待征选贤才的事情一丝不苟。

江东节度文教优,璧马干旌日三接。
这一句反映了江东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繁荣,文人墨客云集,使得那里的文风兴盛,连皇帝都频频派使者前去祝贺。

慇勤但问章句儒,兼咨著作通群书。
诗人以殷勤的态度询问那些精通文词、研究儒家经典的人,同时也咨询那些博学多识、通晓各种学问的人。

上铺圣德下华国,束帛误投穷巷居。
这句诗描述的是皇帝的美德和国家的繁荣昌盛,然而这些美好的东西却往往被遗忘在角落里,无人问津。

蚊䖟翕翅傍椳櫑,只羡鸿飞度遥海。
蚊子振翅高飞,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和纷扰,它们羡慕那些可以自由翱翔于蓝天之上的大雁和鸿鹄。

礐石难将白璧求,驽骀不用黄金买。
这里用“礐石”和“驽骀”比喻那些难以得到赏识的人和事,以及那些不值得花费重金去追求的目标。

使君奖士多过情,品题一过增声名。
使君(即地方长官)对士人的奖励和推荐过于慷慨,一旦有了一次出色的评价,就会让士人的名声大增。

滕公按剑知韩信,文举封章荐祢衡。
滕公(即张良)手持宝剑威风凛凛,他能够识别出像韩信这样有才能的人物;文举(即孔融)则通过一封封推荐信,向朝廷推荐了像祢衡这样的奇才。

轺车旁午诣县舍,再拜徬徨谢车下。
使者乘坐的马车在午时到达县衙,诗人在下车后深深地鞠躬感谢。

主父无钱那入关,王良多病难随驾。
主父偃(即司马相如的好友)没有金钱就没有办法进入长安,而王褒因病无法跟随皇帝出行。

结发受书通一经,妄思载酒窥书城。
年轻时便开始学习经书,并梦想着能在城中饮酒阅读。

手雠三豕久不定,胸贮五龟全未能。
长期纠结于《春秋三传》的错误版本,心中却始终未能掌握五本《易经》。

弱岁出门觅衣食,老大还为道傍客。
年轻时离家出走谋生,年老后仍只能成为路边的乞丐或流浪者。

吹篪半世罕见闻,解铗三弹有谁识。
长时间吹奏篪乐而鲜有人知晓,只有三次弹铗(即击剑)却得到了他人的关注和赞赏。

方今圣主真好文,东观学士如云屯。
如今的皇上非常喜爱文学,朝廷聚集了许多饱学之士。

朱鹭作歌奏司马,白麟有对来终军。
司马相如创作了《朱鹭》之歌献给汉武帝,终军则带来了《白麟》的赞颂。

以兹荒谬厕其后,毋乃强合庸与薰。
用这种荒诞不经的观点来附和他们,岂不是勉强把平庸之物混同于珍贵的香料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