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国限年恐致诘,安平进赏将焉存。
生平忼忾感知己,挺刃愿报国士恩。
祗求厚地掩薄劣,莫使庸材负贤哲。
不然甡岂石隐人,何必躬耕待三节。
菖蒲花发伏枕馀,病中犹改金银车。
倘能鉴此陈情疏,岂敢还呈却聘书。

奉谢分巡许元功使君夫子荐举抒意

郡国限年恐致诘,安平进赏将焉存。

生平忼忾感知己,挺刃愿报国士恩。

祗求厚地掩薄劣,莫使庸材负贤哲。

不然甡岂石隐人,何必躬耕待三节。

菖蒲花发伏枕馀,病中犹改金银车。

倘能鉴此陈情疏,岂敢还呈却聘书。

译文:

奉谢分巡许元功使君夫子荐举抒意

郡县之间有规定年龄限制,恐怕会被追问原因,安平进献的奖赏又将如何存在?

平生义愤感慨知己之恩,我愿挺身以报国的厚恩。

只求用肥沃的土地掩盖自己的不足,不要让自己平庸无能辜负贤才的才智。

不然我岂能是隐居在石头里的人,何必亲自耕作等待时机成熟?

菖蒲花在床前开放,余下的时间不多了,病中仍然改换了金银马车。

如果能得到你的理解并采纳我的陈述,我怎敢再呈送聘书而不敢接受呢?

赏析:

此诗是诗人向朝廷上书自荐,希望得到任用时所写。诗中表现出诗人渴望得到朝廷任用的迫切心情。全诗四段,每段一韵,结构严谨。

首联“郡国限年恐致诘,安平进赏将焉存。”表明了自己的无奈与担忧。郡县之间有规定年龄限制,恐怕会被追问原因,安平进献的奖赏又将如何存在?表达了对仕途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这种忧虑和担忧反映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和对现实的无奈。

第二联“生平忼忾感知己,挺刃愿报国士恩。”表达了对知己的感激之情和自己愿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诗人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付出努力,现在有机会得到国家的重用,他感到非常荣幸和感激。他愿意用生命去报答国家的恩德,这是一种崇高的爱国精神。

第三联“祗求厚地掩薄劣,莫使庸材负贤哲。”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谦虚和对国家的期望。诗人希望能够用厚地来掩盖自己的不足,不让平庸无能的人辜负贤才的才智。这是诗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国家期望深厚的表现。

第四联“不然甡岂石隐人,何必躬耕待三节。”表示了自己的坚决态度。诗人认为,如果我真的是隐居在石头里的人才,那么我不会亲自耕作等待时机的到来。这表明诗人对官场的失望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最后一句“倘能鉴此陈情疏,岂敢还呈却聘书。”表达了诗人的期待和决心。如果能够得到你的理解和采纳我的陈述,我怎敢再呈送聘书而不敢接受呢?这是一种诚挚的态度,也是对朝廷的信任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