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不私已,大孝乃致身。
况当一体分,骨肉同甘辛。
贤母秉亮节,事姑如事亲。
刲股尝缕切,和糜进殷勤。
中间疗君子,委笃良自振。
以此感至理,数世咸相因。
子身可事父,弟身可事昆。
往叹圣教衰,民散在彝伦。
痌瘝不相及,邈若燕与秦。
敢言勿伤毁,手足当见珍。
悠悠保躯子,谁谓非完真。

诗句翻译:

  1. 宜家不私己,大孝乃致身。——家中的和睦不在于个人的利益,而是源于对家庭的大爱和奉献。
  2. 况当一体分,骨肉同甘辛。——无论家人之间如何分工合作,他们之间的情感始终是相通的,共同经历着快乐和困难。
  3. 贤母秉亮节,事姑如事亲。——这位母亲以自己的行为树立了榜样,她对待婆婆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4. 刲股尝缕切,和糜进殷勤。——为了照顾生病的婆婆,她不惜割掉自己的肉来熬汤,甚至用自己的身体熬粥喂给婆婆吃。
  5. 中间疗君子,委笃良自振。——在婆婆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指丈夫)能够挺身而出,给予关爱和支持,让婆婆感到安心和温暖。
  6. 以此感至理,数世咸相因。——这种相互扶持、关爱的行为体现了人间的大道理,也为后代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7. 子身可事父,弟身可事昆。——子女可以侍奉父母,弟弟也可以侍奉兄长,这是家族和谐相处的基本准则。
  8. 往叹圣教衰,民散在彝伦。——感叹当今社会教化之风逐渐衰弱,人们不再遵循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
  9. 痌瘝不相及,邈若燕与秦。——疾病和贫困不能使人们团结起来,如同远离的燕国和秦国。
  10. 敢言勿伤毁,手足当见珍。——敢于直言的人应该得到尊重和珍视;因为家庭是彼此支持和依靠的港湾。
  11. 悠悠保躯子,谁谓非完真。——珍惜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因为这是我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基础。

注释:

  • 宜家不私己:应当顾全家庭利益,不只顾及自己的利益。
  • 大孝乃致身:最大的孝心就是致力于家庭事业。
  • 骨肉同甘辛:比喻家庭成员无论遭遇什么情况都应互相扶持,共同度过艰难困苦。
  • 贤母秉亮节:形容这位母亲的品德高尚,坚守原则。
  • 事姑如事亲:对待公婆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尽心尽力地照顾。
  • 刲股尝缕切:割下自己的肉来熬制汤水给婆婆喝,显示了极大的孝心和牺牲精神。
  • 和糜进殷勤:用身体熬粥喂给婆婆,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关怀。
  • 委笃良自振:在婆婆最需要帮助时,丈夫能够坚定地支持,使婆婆感到安心。
  • 数世咸相因:这种行为为子孙后代树立了榜样,使得家族代代相传。
  • 子身可事父:儿子也可以孝顺父亲;意味着儿女同样应该孝敬长辈。
  • 弟身可事昆:弟弟也可以孝顺哥哥;同样适用于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扶持。
  • 圣教衰:指传统美德或教化之风逐渐衰退。
  • 痌瘝不相及:疾病和贫困不能使人们团结起来,缺乏共同的目标或利益。
  • 燕与秦:比喻远方的两个国家,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或隔阂。
  • 敢言勿伤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但不要因此受到伤害或诋毁。
  • 悠悠保躯子:珍惜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强调生命的重要性。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个典型的中华家庭美德的场景,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感情和相互支持。诗中表达了一种对家庭责任和孝道的重视,强调了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保持家庭和谐,以及在困难时刻要相互扶持的精神。通过赞美那些在家庭中默默付出的人,诗人传达了对传统美德的肯定和对未来的希望。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状的忧虑,以及对教育和社会风气改变的关注。整体上,这首诗是对中国家庭伦理和道德观念的一种颂扬,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和谐社会的向往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