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称中执法,但畏上殿争。
自公入南司,郡国皆澄清。
率属谨锁钥,以实不以名。
峨峨总六察,见事真风生。
从来陈正志,能感圣主情。
何况弹新参,动使群寮惊。
朝阳有翔凤,忼忾时一鸣。
君子秉至德,缄嘿岂所营。
特念兰台官,旧本通承明。
以故东观书,仍得藉鉴衡。
太微当向曜,所丽惟四星。
秋高肃禁令,不止象火荧。
主宪得正士,视履归章程。
谁言唐子方,仅在著直声。
古称中执法,但畏上殿争。
自公入南司,郡国皆澄清。
率属谨锁钥,以实不以名。
峨峨总六察,见事真风生。
从来陈正志,能感圣主情。
何况弹新参,动使群寮惊。
朝阳有翔凤,忼忾时一鸣。
君子秉至德,缄嘿岂所营。
特念兰台官,旧本通承明。
以故东观书,仍得藉鉴衡。
太微当向曜,所丽惟四星。
秋高肃禁令,不止象火荧。
主宪得正士,视履归章程。
谁言唐子方,仅在著直声。
【注释】这首诗是徐献忠(即徐敬业)对唐高宗时期名相长孙无忌的评价。诗中通过描述徐敬忠的政绩和品德,表达了对他政治才能和道德品质的赞扬和敬仰。
总宪徐公:指的是徐敬业,当时担任尚书令,是唐朝的重要人物。掌院兼史馆监修:掌院,即主管国家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史馆,则是专门负责编纂国家历史、档案等事务的机构。奉赠一十四韵:表示徐敬业被授予了14首诗歌作为赠品。
【赏析】此诗为徐敬业所作,旨在赞誉他的政治才能和高尚品德。全诗通过对徐敬业政绩和品德的描述,表达了对其深深的尊敬和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古称中执法,但畏上殿争”、“自公入南司,郡国皆澄清”等,生动描绘了徐敬业的政治地位和治理效果。同时,诗人还强调了徐敬业的个人品德,如“君子秉至德,缄嘿岂所营”等,展现了他对徐敬业人格魅力的高度赞赏。整首诗情感真挚,言辞犀利,既有对徐敬业的赞美,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担忧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