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轻帆趁好风,恰如鱼鸟脱钩笼。
杨梅烂紫登盘美,莼菜微青上著空。
学与众殊差近朴,诗无人爱始称工。
渡江自有名山在,莫为紬书羡史公。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然后结合注释等明确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轻帆”“鱼鸟”是关键词,要理解其含义;最后再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表达技巧。
第一句“一幅轻帆趁好风”,抓住一个“趁”字。“轻帆趁好风”形象地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一幅轻盈的小船正借着顺风航行在碧波荡漾的大海上。这里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以“轻帆趁好风”这一自然景象抒发作者对友人南归的祝福之情。第二句“恰如鱼鸟脱钩笼”,抓住“鱼鸟”和“脱钩笼”两个词。鱼鸟脱离牢笼自由自在,正是诗人所希望的。第三句“杨梅烂紫登盘美,莼菜微青上著空”,抓住“杨梅烂紫”“上著空”两个词。诗人把江南水乡的杨梅、莼菜写得栩栩如生。第四句“学与众殊差近朴”,抓住“学”和“近朴”。诗人认为学习应该追求朴素,不能一味模仿他人。第五句“诗无人爱始称工”,抓住“诗”和“称”。诗人指出:如果诗歌无人欣赏,那就算不上是真正的好诗。第六句“渡江自有名山在,莫为紬书羡史公”,抓住“渡江”和“史公”。诗人劝慰朋友不要过分羡慕司马迁的博学,因为自己有名山大川相伴,也足够自慰了。
赏析:
此诗是送别之作,但并非一般送别诗那样悲凉伤怀,而是充满了鼓励和激励之情。诗的前六句写送别时的美好情景,后两句赠言勉励,表现了送别诗特有的风格。
首联起笔就点明送别之时,正值初夏的好时节。诗人用一“趁”字,将轻快的帆影、顺风的船身,以及欢快的意境,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表现出诗人喜悦的心情。
颔联写友人即将离开,诗人心中不免惆怅,但随即又想到,朋友离去之后,定会有美好的前程。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又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颈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祝愿之意。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杨梅和莼菜比作人,将它们放在盘中,使人联想到诗人希望友人在仕途上一帆风顺,能够早日得到提升。
尾联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用典,引用《史记·汲郑列传》中的典故来勉励朋友不要贪恋功名利禄。他劝慰说:“渡江自有名山在,莫为紬书羡史公。”意思是说,你只管放心大胆地走吧,江南山水名胜多得很,只要你有心,一定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用不着羡慕那些做官的人。
这首诗语言平易通俗,但富有情味。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想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优美的江南春景之中。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典故,使诗句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答案】
送田髴渊南归
一幅轻帆趁好风,恰如鱼鸟脱钩笼。
杨梅烂紫登盘美,莼菜微青上著空。
学与众殊差近朴,诗无人爱始称工。
渡江自有名山在,莫为紬书羡史公。
赏析:
此诗是送别之作,但并非一般送别诗那样悲凉伤怀,而是充满了鼓励和激励之情。诗的前六句写送别时的美好情景,后两句赠言勉励,表现了送别诗特有的风格。
起首二句写送别之时,正值初夏的好时节。诗人用一“趁”字,将轻快的帆影、顺风的船身,以及欢快的意境,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表现出诗人喜悦的心情。
颔联写友人即将离开,诗人心中不免惆怅,但随即又想到,朋友离去之后,定会有美好的前程。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又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颈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祝愿之意。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杨梅和莼菜比作人,将它们放在盘中,使人联想到诗人希望友人在仕途上一帆风顺,能够早日得到提升。
尾联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用典,引用《史记·汲郑列传》中的典故来勉励朋友不要贪恋功名利禄。他劝慰说:“渡江自有名山在,莫为紬书羡史公。”意思是说,你只管放心大胆地走吧,江南山水名胜多得很,只要你有心,一定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用不着羡慕那些做官的人。
这首诗语言平易通俗,但富有情味。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想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优美的江南春景之中。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典故,使诗句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