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有毛公胜尚禽,别开洞府待幽寻。
波深自足鱼千石,壤沃真堪亩一金。
倒景浮空山侧畔,纷红骇绿树中心。
惜哉如许玄栖地,未得招君杖策吟。

注释:阮亭先生赐读洞庭游稿长句一章,谨依韵奉答。

似有毛公胜尚禽,别开洞府待幽寻。

波深自足鱼千石,壤沃真堪亩一金。

倒景浮空山侧畔,纷红骇绿树中心。

惜哉如许玄栖地,未得招君杖策吟。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应阮亭先生之请而作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洞庭湖的喜爱之情。

首联“似有毛公胜尚禽,别开洞府待幽寻”,诗人想象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仙境中,这里有如毛公般的胜者,他们在这里等待那些渴望寻求清静的人来探访。这里的“毛公”一词,可能是指古代的仙人或者隐士,他们通常被描绘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形象。诗人通过这种设想,表达了他对于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心灵宁静的向往。

颔联“波深自足鱼千石,壤沃真堪亩一金”,进一步描绘了洞庭湖的自然美景。这里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洞庭湖的深度和肥沃程度夸大到极点,以此来赞美其美丽与富饶。洞庭湖的波涛深邃,足以容纳千石之鱼;其土壤肥沃,一亩之地价值千金。这既体现了洞庭湖的自然条件优越,也为下文的“惜哉”埋下伏笔。

颈联“倒影浮空山侧畔,纷红骇绿树中心”,通过对水面倒影和树木颜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动的画面。这里的“倒影”、“纷红”、“骇绿”都是用来形容水中景物的颜色和形态,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同时,这些描写也反映了诗人观察入微、善于捕捉自然之美的能力。

尾联“惜哉如许玄栖地,未得招君杖策吟”,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珍视和渴望之情。他感叹自己身处这样一个美丽的环境中却未能与之亲近,无法像古人那样携杖长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在赞美洞庭湖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他复杂的情感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