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屋是农家,桑榆数里斜。
岁功占社日,雨候卜朝霞。
伐竹缘编䒼,潴泉为沤麻。
齐民书未熟,老去发长嗟。

注释:

  1. 北屋:指农家的房屋。
  2. 桑榆数里斜:桑树和榆树在夕阳下的影子,形容农村景色。
  3. 岁功:一年的农事成果。占社日:祭土地神的日子。
  4. 雨候:天气情况。卜朝霞:预测朝霞出现的时间。
  5. 伐竹缘编䒼(jiǎn):砍竹子用来编织篱笆。䒼(dī):用竹子编织成的篱笆。
  6. 潴泉为沤麻:把积水用来沤麻。潴(zhū):积水。沤(ōu):浸,泡。
  7. 齐民:平民百姓。书未熟:读书不多,学识浅薄。
  8. 老去:年纪渐大。发长嗟:头发变白了而感叹时光流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描绘,通过描写农家的生活场景和农事活动,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
    第一句“北屋是农家”,点明了诗的主题,即描写农家的生活。这里的“北屋”可以理解为农家的住所,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的居所。
    第二句“桑榆数里斜”,进一步描绘了农家的生活环境。这里以桑榆为比喻,形容农家周围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农家的生活节奏和时间观念。
    第三句“岁功占社日”,表现了农民们对农事的重视。这里的“岁功”可以理解为一年的农事成就,也可以理解为农民们对土地的尊重和爱护。”占社日”则是指祭祀土地神的日子,这是农民们一年中的重要活动之一,体现了他们对土地的敬畏和感恩之心。
    第四句“雨候卜朝霞”,描绘了农民们根据天气情况安排农事活动的情景。这里的“雨候”可以理解为根据天气情况决定何时进行农事活动,也可以理解为农民们根据自然规律来安排生活。”卜朝霞”则是预测朝霞出现的时间,以便更好地进行农事活动,体现了农民们的聪明才智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第五、六两句“伐竹缘编䒼,潴泉为沤麻”,具体描述了农民们的日常劳作。这里的“伐竹”可以理解为砍伐竹子用于制作用具或家具;“缘编䒼”则是指利用竹子编织篱笆;“潴泉为沤麻”则是把积水用来浸泡麻布以便制作成布匹等商品,体现了农民们的勤劳智慧和对商品的珍视与追求。
    第七句“齐民书未熟”,表现了农民们虽然学识浅薄但仍然坚持学习和进步的决心。这里的“齐民”可以理解为普通的民众,也可以理解为农民;“书未熟”则是表示农民们虽然读书不多但仍然坚持学习的态度;”发长嗟”则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变白了而感叹时光流逝,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农民日常生活场景和农事活动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农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